教育

备课反思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52人  免疫力

又要讲《老人与海鸥》这一课了,这一课我以前讲过很多次,记得三年前我曾经讲过两次,当时感觉效果还不错。我就拿出了自己当时讲课的流程,结果由于记录的太笼统,自己都不知道具体环节是什么了。看来,要留下痕迹,就要留下详细的记录。

细心看看,感觉就是从词语入手,从“扇动”这个词联系到“独脚”,引出问题:那么多海鸥,老人、作者为什么单单对独脚“情有独钟”?引发学生思考,“独脚”的那一只脚怎么没有了,独脚就是老人对他特殊照顾的原因。然后再联想到老人是如何对待海鸥的,学习文章的前13个自然段,通过阅读感受老人像对待儿女一样对待海鸥,主要是抓住老人喂海鸥、唤海鸥、与海鸥交谈、谈海鸥来交流学习。在这个环节,我感觉有两个可以拿得出的设计:一是在交流喂海鸥时,我把描写老人喂海鸥的语言转换成诗的形式,让孩子读,通过阅读,让孩子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场景,比画更灵动,比诗更优美;二是在交流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时,让孩子想一想,这个每天都是什么样的天?出示这样一个句子:在——天气里,老人依然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孩子们可以想像,在冰天雪地里、在狂风暴雨中、在烈日炎炎下……老人依然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从而体会出老人对海鸥的浓浓深情。在后一部分的处理时,我用了一个引导语:与海鸥朝夕相伴的老人突然去世了,海鸥又是什么表现呢?学习课文14-18自然段,在学生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我抓住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孩子以海鸥的身份,站在老人的遗像前对老人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最后拓展延伸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的铜像就在翠湖边,昆明的市民被老人精神所感动,接过了老人爱鸥护鸥的事业,让这爱的接力棒也在我们手中传递下去。

现在再看我原来的这些设计,虽然有亮点,但是没有一个主题,没有抓住主线,给人的感觉课堂就像一盘散沙。后来又阅读了文本,想一想,如果不按部就班讲,从事情的结果讲起,然后再回到原因,最后再回到结果,是不是更能吸引住学生呢? 我就先简略地设计了几个问题:一在翠湖边,有一些海鸥,像通了人性一样,在一位老人的遗像前久久盘旋,舍不得离去,他们在做什么呢?二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深入体会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纷纷盘旋时那种心情。

后来又反复思考,这样设计的缺点大于优点的,孩子们不是刚刚接触课文,而是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这样设计没有了新鲜感,还浪费时间,我就又放弃了这个思路。

怎么办?于永正老师认为,教师备课,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我就再回到阅读课文上来,一遍一遍的阅读,在阅读中我发现了文章的这两部分都有一个关键词:第一部分,就是“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找出来位老人”中的“很容易”;第二部分,“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是事”中的“意想不到”。

余映潮老师说过:“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而言的,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起引领作用。”“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主问题。”

我就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确定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二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写具体的。针对我找出的两个关键词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能够引领这两部分的两个主要问题:一阅读课文2到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老人为什么就能被“很容易”的认出来?划出重点词语,体会所表达的情感;二默读课文13到18自然段,找出都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读一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虽然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在文中都能找到答案,但对深入解读文本很关键,因为我们聚焦“很容易”与“意想不到”这两个词语,不仅能解决文本的“人文性”:从对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知道就因为老人的这些特征,所以老人就“很容易”被认出来了。并从中体会出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的深情;从海鸥的动作和鸣叫声中体会到海鸥恋老人似亲人。也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一;而且解决了文本的“工具性”:孩子们在阅读寻找的过程中还揣摩到,原来情感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来写具体的。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二。

感觉自己这样的设计还是可以的,剩下的就是细节的完善了,这就要我锤炼自己的语言。

在两个环节衔接处,我设计了这样的过度语:就这样我们把老人从人群中“很容易”的认了出来,可当怀着千言万语要向老人诉说时,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那个驼着背的老人,那个顺着栏杆放食物的老人,那个亲昵地呼唤海鸥的老人,那个……我们再也看不见了。当海鸥知道这一消息后,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呢?

结束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海鸥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却把自己的语言化为行动,从他们的行动中我们“听”到了如泣如诉的诉说,诉说着失去老人悲伤;诉说着自己对老人的留恋;诉说着他们与老人之间的深情。就让我们和海鸥一起来最后送别老人吧!然后播放《丹顶鹤的故事》这首歌,在音乐声中,孩子们朗诵根据这篇文章编写的一首小诗。

但愿我这样的设计能让课堂精致一点,诗意一点!

感觉这次备课,就是一次上下求索的“教学苦旅”,是超越自我的一次蜕变,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教学重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