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年薪过百万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在三十岁之前做到年薪百万》,好奇的看了下答案,感觉答案当中,一部分是并没有年薪过百万瞎忽悠的,一部分是遇到了一些很好的机会,比如说进了阿里,去了创业公司上市的,还有自己创业的。我想这些相对而言还是小概率事件。回想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走了15个年头,当时希望自己在五年之内年薪百万的,最终在第14个年头实现了年薪百万。看着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大部分也走在年薪百万的路上。所有有些感慨,觉得这样的路径,大概率能实现年薪百万。分享出来,希望大家有启发。
本来写了1000字左右的个人经历,还是删了,纯粹写个人心得吧,但这些心得,是花了15年的经历反思而来,我始终相信,财富和阅历是匹配的,你思考的越深,你的财富会越多。所以,如果你能理解我这些思考和感悟,相信也会离百万年薪不远:
1、你选择的行业决定你的年薪:
严格的说,应该是你选择的行业的人均利润水平决定了你的年薪。你的年薪是由你给公司创造的财富所带来的。人均利润100万的公司发给你的薪水一定比人均利润10万的要多。为什么证券公司收入比富士康的工人高,本质的原因在于证券公司的人均产出远远大于富士康工人。比如说,证券公司的小团队(5个人左右),一年给公司拉来一笔定增业务,给公司赚2000万,人净利润400万。富士康的工人,人均利润多少?6.5万每年(可查看2018年富士康收入与利润率数据)。所以富士康工人的收入上限,就是6.5万,干到死,也不会超过年薪6.5万。举例对比吧,我一个金融行业的朋友,28岁,年薪50万,没有团队,只有一个助理帮他打理事务性工作。相比,我之前业务上有个合作伙伴,他们工厂的厂长,50岁出头,管理超过500个工人,年薪只有20万。这就是差距。
所以,在职业选择时,除了兴趣、擅长等因素外,建议要充分了解该行业的人均利润水平,你可以从中了解自己收入的上限在哪里。
2、不要迷信技术,要重视‘人’
技术很美,技术也可以让人赚很多钱。腾讯的张小龙,年薪3亿。比尔盖茨,纯粹的技术人才,蝉联世界首富多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把技术做到了极致,就能成为世界的顶尖人物。我明确的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你的错觉。
首先,从概率上,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技术人员,概率非常低,那些依靠技术成为收入上的顶尖人物,更是少之又少。技术是需要高强度学习才能保持领先的,而中国的毕业生掌握的技术,又是在不断的更新于迭代,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赚钱欲望以及更低的收入要求,纯粹依靠拼技术,绝大部分人都会在40岁达到瓶颈。
其次,中国在技术的创新方面,较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的技术工作,缺乏创造性,只是简单的技术劳动,含金量不高。所以,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资源曲线,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其分值越来越高。也就是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累积,是自己拉开和年轻人的距离。即便年轻人拥有充沛的体力、更前沿的知识、更低的回报要求,也无法做到和自己抗衡。
这种资源的积累,就是对于人脉的积累以及与人相处的技能积累。要重视‘人’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主要因为几点:
1、要完成一件事情,获得回报,核心在于合理分配资源,合理用人,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情,自己的职责是协调与整合。为什么不懂专业的马云能够成事,成为中国的首富,并不是因为他技术能力多么牛逼,马云甚至不懂电脑。而是因为他的身边有十八罗汉,因为他能合理分配身边的人员,让他们人尽其用。
2、深刻理解人性的特点与弱点。为什么史玉柱能够创办脑白金,因为他了解了农村老人的弱点是希望子女给他们送礼;为什么苹果手机买那么贵,却有那么多人愿意买。因为乔布斯看到了人们愿意为一个一年更换一次的消费品投入,来换取更精致的外观与更简洁实用的操作。
3、充分利用他人身上的资源,学会求人而不是被别人求。求人丢了脸面,获取了资源。被人求感觉很好,实则分享了自己的资源。低收入者的一个原因是身边没有好的资源,所以必须要学会接近资源,才能获取资源。
3、不要相信市场竞争,要相信垄断的力量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有个特征,就是希望所有的较量都是公平较量,所有的竞争都是充分竞争。而经济学认为,充分竞争会让自己的盈利变低。假设你在陆家嘴卖煎饼果子,一个煎饼果子成本1元,你卖6元,赚5元,每分钟做一个煎饼果子,每天早上卖三个小时,就能赚5*60*3=900元。这时候旁边有人看了眼红,在旁边摆了一个摊位,分走了你一半的生意,你每天只能赚450元,他为了吸引客人,把价格降到5元一个,你为了夺回生意,只能选择也降价,从而再次降低了利润。这时候第三个人看到有利润,也进来分一杯羹,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赚不到钱。
所以,要赚到钱,必须要垄断,要不断寻找并且寻找你的壁垒。
4、一定要和有钱的人做朋友
我是在吃了好几次亏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有钱人才能教会你有钱。他们身上的特质,比如说资源、看问题的精准度等等各种要素,使得他们有钱。多和他们待在一起,你慢慢会变得有钱。即使他们有钱只是运气好,这种运气,多和他们待在一起,也是会慢慢被感染到的。
我曾经有个很上进的朋友,就是穷,虽然他很勤奋,但就是富不起来。我从03年认识他开始,他就用各种经济理论,告诉他自己包括身边所有的朋友,不要买房。这个观点,让他错过了关键的几次财富增长机会。再有一次,我准备花两年的积蓄读MBA,他知道后,不断的劝说我,说读MBA其实就是混个文凭,实则没有任何用处。十几年过去了,他的收入基本没有任何增长。
我还有一个朋友,06年无意中在火车上看到一篇说房产的文章,回头就借钱开始买房,人生中倒腾过三次房子,现在的房子市值约2500万。这位朋友也是用了一年多的收入,读了MBA,还花钱去了法国进行学术交换,这两年的MBA生涯,让他身边多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我的财富的增长,也是在遇到并且与第二位朋友做了好友才开始增长的。
很巧的是,我就是在换了一批朋友,与一群有钱的朋友加强交往后,收入才开始上去的。虽然感觉和他们似乎没有关系,但就是这么神奇。你的收入与你最好的朋友是接近的,这个说服,不无道理。
5、千万不要痴迷于“学习”,要坚持实践
我觉得寒窗十年,给人最大的毒害,就是拥有一颗‘学习’的心,永远在学习。这个心态必须要转换。社会不是学校,不是用来学习的。你当然必须保持不断的学习和上进,这是没错的。但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你不断的表露‘学习’状态,而是能不断的输出。
我带过的下属,有两个,性格差异特别明显:
一个下属,他会用所有的方法帮你完成事情。虽然他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他总是尝试着去完成工作。我给他提了意见,他会马上反思,并且不断的完善,并提交一份更好的结果给我。他人脉比较好,所以我出差在外,他会把公司内部的有用的八卦都整理好,等会回公司一一和我分享,让我知道公司内部的动态,以便我能更好的处理公司内部关系。后来我离开这家公司,没多久这位下属就辞职创业,现在创立了自己的教育公司,收入比我高多了。
另一个下属,年纪比前面例子中的下属还长一岁,但似乎永远处于学习状态。所有的事情,都要手把手教。工作报告,你要一步步教他怎么做;财务分析,他看到和学校老师教的不一致,就要你重新教他;人情世故、工作汇报流程、办公室政治、社交礼仪等等,都需要你找时间教他。这类心态仍然处于学校中,等待喂养的孩子,是不会得到高薪的。
6、一定要强化自己的背景,让自己永远有一条后路
在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的背景,读个新的学历,考个新的证书,认识一些新的朋友,一定要做好这些准备。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候你会经历低谷,而在这些低谷当中,你有教好的学历,较多的证书,一些可靠的朋友,往往能把你带出这些人生的低谷。
我并不确定这样的方法能否实现年薪五百万,年薪千万,毕竟自己也没有达到。我觉得,这几年来,个人的眼界、心智,比以前要成熟很多,看同样一件事情,能看出不一样的含义。我相信随着自我不断的修炼与完善,年薪五百万、一千万,指日可待吧,我很期待,也很期待届时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