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王母池
“琴棋书画诗酒花”,有闲的日子就得这么过。忽然想起去年在一天门下拍的腊梅花了(记在《正月初六的泰山植物》里),百度说,在泰山上可以看梅花的地方很多,普照寺、梅园、王母池,一天门下的梅花,还排不上号呢。
我选择了去王母池,虎山公园我去过多次,王母池多次经过却未成拜访。
与其说我对爬山有执念,看风景总想去登山主路上看,不如说,我对陌生有太多的敬畏。爬泰山多次,总在主路,未到的地方太多,就是因为心存畏惧,怕陌生的地方有危险,能有啥危险呢,自己吓唬自己罢了。
我决计以后多去从前未到过的地方,一回生二回熟嘛,去多了,那些地方,不就进入我认知的版图了吗?
坐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红门下车,我直接往东,走到路边上,然后顺着路往南走,这实际上是老君堂的西围墙,然后东拐,就进入树林了,主要是高大的侧柏。
有冬天的荒凉在,也有人气,许多人在一口井里打水。

走近前,见亭子东边有碑文《涤尘泉亭记》,大体介绍了涤尘泉的位置,名字来历,建亭子的时间,建亭子的目的,落款是2020年4月。

我是在亭子北边,亭子上并没有什么标记,我走到亭子南边,才看到亭子的名字和对联。


人们打水饮用,我心生羡慕之意,改天我拿个三五斤的小桶,带点山水回家泡茶,该是人生一大享受了。
我回到涤尘泉北的东西小路上,继续往东走,有点下坡,王母池西门关着,我沿路下坡,走南门。
南门外有高大的侧柏树,树的粗细,估计我一搂搂不过来,这次我没搂,下次去的时候,搂搂看。树有多少棵?我数了数,一共有九棵。

王母池南门,门西侧有碑文介绍,泰山上这种碑文是标配。

拾级而上。王母池南门背面如下:

正中摆方型香炉,门口有散香,游人拈取三只,在长明灯下点燃,插入香炉,祈求保佑。


然后再上几级台阶,进入另一进院落,这里就是王母池了。


王母泉在西侧,我走近,能听见泉水哗哗地响,可惜的是,泉用门和锁保护起来了,无法目睹尊荣。

泉水汇集入池,池就在近前,真羡慕这里的工作人员,可以喝到神圣的泉水。

池中有红鱼,让我想起漱玉泉里的那尾红鱼(我愿做漱玉泉中的一尾红鱼)。


有惊喜发现,王母池东北角有一棵流苏树,这是我久闻大名、未见其“人”的树木,以后终于可以仔细观察了。

流苏树上有红色铭牌,铭牌上说,这树特殊,已被一家人认养了,期限是一年。认领树木真是大功德。

我想看的梅花,还在上边。因为阴天,光线不好,腊梅花的颜色又淡,所以看不分明。

从王母池上去,就进了有梅花的院子。花树好大,有东西两丛呢。我嗅觉不好,嗅不到梅花香,可惜了。

以东西配殿为背景,来个微拍,估计会好看一些。


王母池的梅花,和一天门的梅花,品种是不同的。这里的可能是狗牙梅花,一天门的是素心梅花。
王母殿我没敢靠近,对神祇,我是满怀敬畏的。
王母殿后是七真祠,没有工作人员,只有一位男士在拍视频,我跟上去,看了看。
紧接着王母殿,有一个亭子,我没看到亭子名,这个亭子在七真祠的院子里,我上去看了看,在亭子里,可以仔细观察王母殿的瓦当和屋脊。



这些似乎无需多说,可以说一说的是,我在七真祠西边,碰到一个道士装扮的年轻人,他看见我之前,在看手机,我哑然失笑,这是年轻孩子们的统一动作。
从王母池出来,我没有原路返回,而是跨过八仙桥,拜访了一下吕祖洞。

从这个石碑往下,有一道栏杆,往下走几个台阶,就到了吕祖洞前。吕祖洞实际上在河沿下边,我怀疑雨水大的时节,河水会灌进神仙洞府里去。

从吕祖洞南望,能看见八仙桥的名字,就是从王母池过来的那个桥。

兴尽而返,今天看看王母池就行了。我走过王母桥,沿环山路往上走一点,在虎山公园站等37路车回家。下次来,就直接坐37了。
晚上整理图片,百度网络信息,发现自己的观察有疏漏处,七真祠里面有个蓬莱阁,这次我没有观察到,不急,我改天再去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