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儿读《心智的构建》——第一章·纯净版
第一章:来自受损脑的线索(受损脑的研究揭示出,人对物质世界的体验可以是虚假的。)
研究异常是揭示何为正常的上佳途径。
1.1心智和脑(人的体验是脑活动的产物)
人用感觉探索物质世界,如果感觉器官受损,探索物质世界的能力就会下降。而就像本章接下来会描述的那样,脑损伤也会造成相同结果,这说明脑对感觉的产生相关。本书会多次证明这个观点:脑活动不一定会引发心理活动,但心理活动一定建立在脑活动的结果之上。
所以如果想了解人类如何了解世界,只关注心智是不够的,也应该从研究脑活动入手。那么要怎么知道某个区域的脑的活动意味着什么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当那个脑区不能正常活动时我们会体验到什么。
1.2当脑不知道的时候(不同区域的脑损伤会导致心智失去相应种类的体验,这可以证明某个脑区对心智体验到某种感觉起到了作用)
如上节所述,脑损伤会影响心智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说明心智感知物质世界需要脑的参与。并且,大量证据显示,受损的脑区和患者缺失的感觉种类间存在对应关系,说明在心智体验到这种感觉的过程中,这个脑区必然参与并发挥了作用,也就可以确认某个脑区具有哪些功能,产生某个感觉需要哪些脑区的参与。
以视觉的产生为例:
第一阶段,光线激活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此时尚不涉及神经系统。
第二阶段,视觉信号将视景以上下左右颠倒的方式通过视网膜神经细胞、丘脑抵达初级视觉皮层,后者负责处理视觉信号。证据:如果初级视觉皮层中的某一区域受损或供血不足,患者视野中上下左右相反的区域会出现空白。如初级视觉皮层左上区域损伤会导致右下视域出现空白,说明初级视觉皮层左上区域和右下视域的视觉体验相关。
第三阶段,视景被解构成诸如形状、颜色和动作等不同视觉要素传递至不同脑区加工。证据:如果加工视觉要素的脑区损伤,心智将难以体验相关要素。如颜色脑区(V4)损伤者无法体验颜色,说明颜色脑区和颜色体验相关。
第四阶段,视觉要素再次重组以识别物体。证据:如果重组视觉要素的脑区受损,尽管可以看到物体的各种特征,心智将难以辨别物体。如梭状回面孔区受损会导致人面失认症,患者虽然能看到面孔的图像,却无法识别出面孔的所有者,这说明梭状回面孔区和识别人脸相关。
1.3当脑知而不言的时候(脑拥有比心智更多的感觉信息,心智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并不完整。)
我们所体验到的感觉就是某个脑区的全部功能了吗?不尽然。通过对具有特殊认知方式的人进行针对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脑所做得比我们知道的更多。让我们看下面三个例子:
一名顺行性遗忘患者无法记住新的记忆,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他接受手术的那天。但自愿成为他的监护人的心理学家布伦达·米尔纳发现他可以学会新的动作技巧并长期保持,却无法回忆起自己学过这些技能。这说明脑记住了技能信息,却没有将记忆信息传递给心智。
一名失明患者涉及辨别形状的脑区受损,她无法看清物体形状,但手却总可以以适合的角度抓握物体。这说明脑识别了物体形状,却没有将识别结果传递给心智。
实验者让初级视觉皮层受损的失明者猜测缓慢穿过其失明视域的光点的移动方向,尽管其中一名参与者声称没看见任何东西,但猜测正确率超过80%。这说明脑感知到了事物运动方向,却没有将视觉信息传递给心智。
以上的例子都证明了在产生感觉的过程中,脑活动位于更加基础的位置,脑拥有比心智更多的感觉信息,心智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并不完整。
1.4当脑说谎的时候(脑受损、异常神经电活动和精神活性物质会导致心智获得与物质世界不符的信息)
有时,脑损伤还会导致心智获得与物质世界不符的信息,即幻觉,并且幻觉的类型和受损脑区负责的感觉类型一致。另外,在幻觉产生前,产生幻觉者的相应脑区活动就已经增强了,如患者在看到人脸幻觉之前梭状回面孔区的活动就开始增强了,而脑活动没异常变化时体验不到幻觉,说明幻觉是由脑活动产生的。
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也会导致幻觉,比如癫痫。癫痫由某一受损脑区的神经脑电活动失控所致。在癫痫发作前,许多患者可以体验到特定的幻觉,而幻觉的类型和引发癫痫的受损脑区参与加工、传递的感觉类型相关,比如由视觉皮层受损引发的癫痫会在发作前让患者产生幻视。而脑外科医生对特定脑区进行电流刺激也可让被刺激者产生和癫痫幻觉相似的、与脑区功能对应的特定幻觉。
此外,有些化学物质,如酒精,可以增强或抑制脑活动,这些“精神活性物质”中的一类“致幻剂”也可以让我们产生幻觉,比如LSD、PCP、墨斯卡灵和裸盖菇碱等。
1.5检查我们体验的真实度(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体验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们该如何判断体验的真伪?)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章的内容:有些已经表征在脑中的信息也无法被心智感知到,有些物质世界中存在的事物无法被人感知到,脑受损、受到电流刺激或药物作用都可以让人获得与物质世界不符的体验。可以说,我们正面临一场动摇世界观的信任危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体验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们该怎么知道哪些体验是真实的?
当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某个虚假体验与之前积累的大多数可靠体验冲突时,也就是和我们掌握的逻辑或常识严重不符时,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个体验是错觉和幻觉。但有时这招并不管用,比如我们独自看到一只鸟从窗外掠过,我们要怎么知道是否真的有只鸟飞过呢?而且逻辑或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打破常识、重塑逻辑的历史。
或许你会认为“我没病,我体验到的感觉不可能是假的”,恭喜你,你和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达成了共识。
放轻松,不用纠结如何判断感觉的真假的问题,等到下一章我们就会知道,一切体验都是幻觉。
第一章小结——生存能力较弱的幻觉者
一系列对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实验证明了,人对物质世界的体验是脑活动的产物,而脑活动也可以创造与真实的物质世界相异的体验,并且,人可能无法察觉到自己对物质世界的体验是不完整或完全错误的。
(未完待续)
点击就送......其它章的读书总结
那么絮叨版和纯净版的区别何在呢?
絮叨版里有括号里的斜体字内容,纯净版里则没有。什么?括号里的斜体字内容是什么?请看前言或者絮叨版。(才不是骗点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