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派·以读书为名之好文共读简友广场心理

斯人斯事——《玛雅人的面具》读后感

2024-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长乐

徐则臣《玛雅人的面具》是一部超现实主义作品。

 “我”在墨西哥的奇琴伊察,偶然遇到做面具的玛雅人胡安。在他的带领下,看了一处位于热带雨林中的金字塔遗迹,但在跟拍胡安带领着我看金字塔的录像中,胡安的身影凭空消失,父亲看到胡安做的面具和视频中的声音,联想到早已失踪的堂弟,而墨西哥的奇琴伊察也查无此人,真相无法确知。

先按照精读的要求来拆解此篇文章:

故事核:我在墨西哥遇到做面具的玛雅人胡安,他的录像引出堂叔的故事,胡安却在现实里和录像中彻底消失。

故事分段:

第一部分(开始——人不见了):对录像的描述,通过倒叙方法,引出整个故事。

这部分的叙述中,作者几次提到“当时”怎样,讲上两句话的间隙,还会补充一下“我没有瞎说”,“千真万确”,“我应该继续问下去”诸如此类的话,除了勾起读者好奇心,我想,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人有非常强地对话感。

这种感觉就像有个坐在你对面的朋友娓娓道来,你已经从这段开头,意识到,他要讲的是个颇为神奇的切身经历。而他所讲述的录像中的情境,让人似懂非懂。

我所见者高万仞,我所思兮在天涯这句话是点题通篇。

第二部分(人叫胡安——此刻酒意和困意刚刚消散):胡安斯人斯事。

这里也分成开端、发展和高潮三个小部分:

开端是铺垫故事发生的人物、地点、天气和环境,从“人叫胡安”到“有人在渔猎,有人在吃穿”。

人,胡安,做面具的手艺人。

天气,非常热。

地点,墨西哥,“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古玛雅人遗址奇琴伊察的景区。

作者还采用插叙,引出自己的木匠家族,仿佛是信口一说,实则为后面的故事埋了个引子,当看完整个故事,再回想这段,更有一种类似于“对上号”的恍然大悟,为作者没写出的结局自发脑补更多故事。

发展,则是以面具作为“道具”与胡安进行接触,做出去探访金字塔的决定。这部分对面具和胡安的描述既有写实,也有自我感受的袒露。作者关于自我的感受部分,虽然用词简朴,却很能让人共鸣。

 “面具眼睛部位两个核桃形状的空洞,让人看起来好像框框里面真有两只会转动和聚焦的眼睛。面具在他手中变换位置,我分明觉得一双眼睛从不同角度盯着我看。”尤其最后一句形容——悚然一惊,天似乎也不那么热了。

胡安抬起了头,真正让我震惊的事来了。如果不是在墨西哥,如果这不是一个做面具的玛雅手艺人,我就要用汉语问他老家哪里了。

同时,这部分还插叙了一段关于玛雅人是否为中国人后裔的闲话。这段闲话其实并不闲,一面继续勾出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吸引读者做出另一种可能性的推测,让最后的结局彻底出于我们的预料。

高潮,则是胡安带着我探访金字塔的全过程。从“事情就是这样。”到“此刻酒意和困意刚刚消散。”

作者叙述去往金字塔的路途用词简练,但行路感受变化颇多。从奇琴伊察出发,车程近二十分钟,走了段越走越细瘦的沙石路,到了“覆满青苔的方形巨石”这个标志物,至此要下车步行五分钟,穿过不辨方向的热带雨林,看到林中空地上的倾圮高台。

作者对热带雨林中行走的描述是感官的,“就像穿行在某个史前巨型动物燠热的盲肠里,两分钟就蒸出一身油腻的汗。”

写大风,除了写草木涌动,长风浩荡,还这样描写高台上看到的热带雨林,“大风经行辽阔的水面,绿色波浪前呼后拥。

寥寥数语,精准概括。

第三部分(回到墨西哥城最后):胡安是谁,寻找胡安。

这是整个故事的揭秘部分。但揭秘的方式,也是层层递进的。

作者设计这部分的内容,大约占用全书的一少半篇幅,也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录像引出的疑问。作者用父子间的对话,引出录像没人的问题,作者由此找朋友,找墨西哥的出版商确认此事。

然后,是堂叔的故事。

“我”回家,父子对话。父亲的话很少,证明他的不苟言笑。同时,当堂叔的故事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时,作者改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讲了父亲与堂叔的具体冲突,父亲寻找堂叔的过程,父亲以面具对堂叔表达的怀念。

最后一个层次,也是全剧终,便是个开放式的结尾,一个无法确知的结局。

胡安短暂的出现,凭空的消失,寻找的结果,就是找不到。

究竟胡安是玛雅人,还是堂叔,不得而知。他留下的那个空眼眶会流转眼波的面具似乎证明了他和堂叔的联系,而金字塔遗迹似乎又说明他是玛雅人的后裔。

开篇部分的那句“我看见的在极高的高处,我想象的在很远的远方。”似乎让人产生各种揣测。也许堂叔和玛雅人都是胡安——

是今生的堂叔有着玛雅人的前世,以魂灵之体回归倾圮的金字塔,思念中国的故乡,借面具表达情感;

或者是今生的玛雅人有着神奇的能力,他不单单有前世二叔的记忆和面具雕刻的手艺,还有神奇的隐身能力?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二叔比父亲小两岁,按照父亲三十三岁有我,和我之前说“听了四十多年的假消息”,二叔应当是71岁,而胡安是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中国人。

或者,那胡安是如聊斋里的精怪一般,只留下一个值得记录的传奇。

小说意蕴:作者用写实的叙事方式,以的自述和对现实情境的描写,通过隐喻和带有超时空、民族化和地域色彩的意象,比如面具、遗迹和金字塔,让读者在买面具、穿过热带雨林、登上金字塔、发录像给父亲、查看视频、寻找胡安等故事的交织中,在真实中感受虚妄,产生亦真亦幻的恍惚感。

最后说一句,为什么这篇读后感的题目是“斯人斯事”,是因为想起诗圣杜甫的一句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读后感至此完结,好故事就是这样,让人浮想联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