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延展(stretch)"

2020-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KarenSun_5c56

昨天读完了两年前的一本畅销书索南沙因的《延展》。书中主旨是讲尽量最大化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而不是一味的追逐获得更多的资源。

这个主张首先让我想到小时候在大家经济都比较紧张,物资缺乏的时候,日子都过的挺延展的。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延展的能力,用书中的话就是锻炼过延展的肌肉。但是,为什么有这些肌肉的人,在物资丰富了之后,有的保留有之前的延展特性,有的延展特性就消失了呢?

不排除有一部分年龄问题,比如对于那些年纪大了的人,习惯了,改不了了。但是对于有机会改变的一代人(相对年轻,小时候经历过物资短缺的人),他们的选择为何会不同呢?

我感觉这里面是几个因素间的平衡的事情。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表现也就不同。

首先是延展和舒适度/便利度间的平衡。在延展的状态下,某些时候可能会影响事情的舒适度/便利度。比如,用冰箱中剩余的东西凑合也能做出一顿饭,有时可能还会有灵感,做出创意菜。但是,也不排除大部分时候,有一种凑合的心态,口感和营养,做饭的难度等等可能都比不上直接去买入需要的食材正儿八经的做一餐。到底怎样选,可能就取决于当事人对于舒适度和便利度的要求。“忍耐性”较高的人,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其他一部分人则不然。这个平衡点在哪,就因人而异了。

如果从这里延伸一点,对于那些选择继续延展而让一般人感觉放弃了很多舒适度和便利度的人,他们的“忍耐性”是超于常人的高吗?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是延展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游戏。或者说,他们不反对舒适和便利,但是他们不觉得那是“忍耐”,反而是延展“游戏”带来的乐趣和心理满足感大大超过了不延展的舒适/便利感。对于这些人,这个平衡点就会很偏向延展一边。

另外一个是和新颖度间的平衡。向内看,尽量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很多时候会激发创新,产生出好的组合创意,这也会带来新颖感。但是,这种新颖感应该也是有限度的。想象一下,不去买新衣服,在现有衣服中寻求更多的创意搭配,确实很好玩,也很新颖。但是架不住这个创意搭配是有限度的,而且人也是有对纳入新事物的渴望的。可以保持衣橱中就那33件衣服,但是也允许半年就可以更换几件。不是因为衣服破损,而是纯粹满足新颖度和纳入新事物的渴望。

感觉一定程度上想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因,同时对于自己该怎样应用延展也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延展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能力,需要好好锻炼。想到在孩子教育上,家里的娃基本没体验过物资短缺,刻意训练延展肌肉将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部分。这不也正是对于我们这些小时候有过延展经历的人,当初那些经历的意义所在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