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读书笔记

雪漠《真心》上册读书笔记|雪漠心学:从中国文化的原点出发(6)

2021-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陶语
网络图片

1、雪漠心学强调智慧与道德并重,终极超越与当下关怀并行不悖。一方面,“真心”无我,明空无执,安住当下,见即超越;另一方面,“守真息妄,当下精进,文化为媒,行为利众”。

可以说,“终极超越,当下关怀”囊括了雪漠心学的见与行。没有终极超越的见地,就不可能获得心灵无执的自由和人格无我的大善。因为有执著必有牵缚,有牵缚必无自由;有我必有分别,有分别必有局限而不可成其大。

但若一味出世,没有经世致用的入世行为,超拔的见地则可能流入空虚高蹈不能生起大用,所谓的境界和智慧便只是空谈。而若一味入世,没有本体智慧的观照,又必会限于执著,导致功利主义。

所以,见行必须合一,理事不可偏废。一方面,要当下精进,以文化为载体,积极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一方面,做事时要观照自心的境界,在本体智慧观照下积极做事而不执著于结果。

做事本身就是调心,就是在完善人格、升华生命、贡献社会。

无论是见还是行,雪漠心学都以无我、无为、无执的大善精神为宗,认为人的境界是人的行为的总和,人必须用善行来印证善心,用操守来印证境界。

无我即内圣,利众则外王。或者,终极超越即内圣,当下关怀为外王。

2、雪漠心学的特点

“真心融诸法,离相重精神”阐明了雪漠心学立学宗旨。“真心”便是雪漠心学的得力处、入门处。“离相重精神”是雪漠心学的治学宗旨。

“文化为载体,贯通古与今”的治学思路,使雪漠心学既有大文化视野,又有扎实的文化传承。能够站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上,自由穿梭,融会贯通。不但融文学叙事、偈诵古体、科学思维于一炉,还融通儒释道,打通道学与科学、学问与人生。

“百川成大海,整合成一景”是雪漠心学最突出的特点,将道之大境界、儒之入世精神、佛之出世智慧整合在了一起。

其大手印学说便是最好的例证。

“大”代表道家宇宙论的大胸怀;“手”代表儒家人生论的现世关怀和入世担当精神;“印”代表佛家本体智慧的终极超越精神。

雪漠心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成果诠释心性之理,从而打通科学与神秘。

雪漠心学也将学问与人生打通,致用于学者的身心修养,生命成长,是受用之学、自得之学。

如,“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你自己”、“命由心造,大善铸心”、“终极超越,当下关怀”等,旨在教授当代人如何洞察生命和世界的真相,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窥破虚幻,在变化的世界里成就一个完善的自己。

雪漠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让心摆脱欲望、物质、习气等诸多奴役和控制,让自己成为心的主人。

当人成了心的主人,世界的诸多花样,人生的诸多起伏,都是炼心的道具,心就不会再被外界牵着走,将永远清明独立于当下。

这时,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拥有一颗真正的“人心”。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确立主体性的人格养成和人格升华的过程。

在人格修养方面,雪漠心学以儒家的责任人格为基础,以道家的自由人格为升华,以佛家的智慧人格为超越。

中国心学文化的精髓和本质都是和谐,都认为和谐人生,从心开始。

依托心学文化养成的人格,必然是一种“和谐人格”,能够由主客和谐、心物和谐扩充至社会和谐,这也是心学文化之于人类的意义。

                        完

POS:本文原作者陈彦瑾,系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编审,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硕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