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散文社会热点

当我们说年味儿淡了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2017-02-08  本文已影响67人  大小简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一年又一年,年年有年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年,鲜少会期盼。大年夜的热闹气氛也成了久远的回忆,人们开始在唱衰了的过年7天乐中找寻逝去的年味儿。

1.

年龄增加了,对过年的期盼之心淡了。

儿时的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呀?过年那一天怎么还不来?再等多少天就该过年了?得到答案了就数着指头算日子。那个年呀,离得真是太远了,365天漫长到像是怎么也到不了!

为什么呢?

过年可以全家大团圆。外出的长辈,远行的亲戚,都在这些天从四面八方归来,举家同庆,辞旧迎新。

过年可以吃好吃的。那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多数人家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才可以大肆张罗着采购丰富年货,那些平时餐桌上难以见到的美味菜肴在这个时候才会频频摆上桌,让你尽情吃个够。

过年可以穿新衣。小时候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父母才会为我们置办新衣,女孩子在这方面的期盼更多些。我家妈妈有自己的缝纫机,她做衣服的手艺顶呱呱,我的好多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款式新颖、样子好看,穿起来经常被人夸,小伙伴们羡慕的不得了。

过年可以拿到压岁钱。那个时候,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会收到压岁钱了。初一早上醒来,枕头下面会有父母悄悄放好的压岁钱给你惊喜,早饭后跑去爷爷奶奶家磕头,也有压岁钱给到手,等到走亲戚的时候,叔叔阿姨姑姑舅舅姨妈辈也会给你压岁钱。拿到压岁钱的我们会在小伙伴间显摆,比比谁的压岁钱多,而这个钱有时候还不用上交父母,自由支配,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自己喜欢的小玩意。

过年有好多小伙伴一起玩。那时候的新年里,很流行走亲戚,嫁出去的姑娘会带着一家人回娘家。我们一家每年正月都会去外婆家,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和那里的表兄妹以及同龄小伙伴玩耍了。同时家里也会来姑姑一家走亲戚,此时又和这里的表兄妹们玩的不亦乐乎。

过年后终于长大了一岁。好像离真正长大那一天更近了,一些被父母禁止的事情可以放心去做了。小的时候天天都在期盼着长大,而过年就是长大的一个里程碑,年少的我们因为“年”,一年一年变得不同,慢慢长成我们翘首以盼的“大人”。

而如今,信息的发达,让团圆、沟通不再是奢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吃穿用度变得容易。人们对过年的期盼更多的是那几天假期,似乎一年都在忙碌,歇脚的时间少的可怜。

所以,在临近过年的那几天,就开始对工作有所懈怠、厌倦,希望领导少布置工作,希望手头的活儿早早干完。

年还没到,心就蠢蠢欲动,甚至已经飞离工作区。有人计划外出旅游,有人计划宅家葛优躺,有人计划呼朋引伴嗨起来,也有人决定捣鼓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长大成人的我们贪恋年假的同时又存了些害怕过年的心思,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了,生命就这样一年年消耗去,似乎期盼了很久的“长大”远不如儿时想象的那般好玩,眨眼间青年、中年,老年就步步逼近!

在这种期盼下到来的新年,正慢慢地失去它原本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2.

娱乐多了,除夕夜的热闹气氛没了。

小时候的年夜饭,要比平时的饭菜不知丰盛多少倍。我家里,老爸一般不做饭,但是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他掌勺,照顾到家里每一个人的口味,荤素搭配、汤菜俱全,人人喜欢的饭菜都上了桌。

老爸做饭的味道和老妈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油水大、调料足、色香味俱全,尽管被老妈挑剔浪费又不够健康,我们姐弟还是从早上起来就想着给肚子留空隙儿,等着晚上饱餐一顿,吃的那叫一个撑啊,被爸妈宠溺地直笑说傻孩子。

如今的年夜饭,上桌的菜肴和平时没啥两样,无非是多几个菜而已,而那些菜也是平日里常吃的。所以,除夕夜这一天,尽管还是老爸掌勺,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个味儿,有时还嘴里偷偷嘀咕几句,油太多、调料味儿太重、不够清淡、吃的不舒服。

至于春晚,我已经连着好几年没有完整看过了,顶多看个开头,再挑一两个喜欢的节目看看,大多的时间是抱个手机刷屏或者捧个笔记本煲剧,再不济看看漫画读读小说也是极好的,反正春晚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的。

有时候都难以想象,小时候怎么能守着电视一眼不眨地把春晚从头看到尾,对主持人的台词如数家珍,每一个节目谁演的,说什么唱什么表演什么,在春晚过后到上学的一段日子里,都能和同学、朋友津津乐道、回味再三。

不知不觉,我们长大到后悔长大的年龄,除夕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模样,没了馋嘴的年夜饭,少了乐翻天的春晚,除夕夜和平常日子又有何不同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3.

联系容易了,过年持续的时间短了。

小时候的过大年,时间可以从腊月一直持续到正月过完。年前的各种准备,从农村的手工豆腐、粉条、蒸馍炸馍以及杀猪宰羊猎野味儿到城里的各种年茶饭,足足要筹备大半个月。而年后的拜年走亲戚更是从大年初一可以持续到正月底。

昨天还听老爸和叔伯商量着去给老舅、老姑去拜年,他们那一辈的拜年礼仪沿袭了几十年,就连老弟和堂哥都被叔伯们安排着去给农村的几个姑姑拜年,准备了城里的各种新鲜吃食和衣物,住上一两天,等拜完年,又会载着满车的五谷杂粮和无添加肉食归来。

这种拜年“走亲戚”方式,我们这一代鲜少有人去做了,而上一辈人拜年的流程里,它仍是重头戏。

说到我们这一辈80、90后的拜年方式,不过是拎着烟酒饮料到各家互换一下,哦,互换的还有小孩儿的压岁钱,这种直白的方式甚至将坐下来吃饭喝酒话家常的程序都省了去,基本上互换完了就各回各家。

没等到过年七天乐完毕,小辈们的拜年程序早早走完,纷纷踏上上班的旅程,年也就算过完了。

尽管这个年,有三五天大扫除的准备,有年夜饭、春晚和拜年,但是如此快速的走一遍程序,缺了大张旗鼓的张罗,少了亲戚间的寒暄,年还是那个年?味儿还是那个味儿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4.

都说年味淡了,淡了的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冲淡了年味儿呢?

细究之下,淡了的是心中的期盼,淡了的是赋予的意义,淡了的是渐行渐远的亲情,淡了的是那份文化传承的用心。

而冲淡年味的,

有飞速发展的经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就不惦记吃穿了,隔餐好菜肴,隔日穿新衣。压岁钱也就哄哄小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它的吸引力甚至比不过微信红包抢的那几分、几毛钱。

有日新月异的科技。随着科技的发达,信息化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相比那个黑白电视的年代,人人手中一部智能手机,能吸引人眼球的节目太多,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坐下来看春晚了。

有快节奏的生活。生活节奏太快,人们想抓住的东西太多,却又什么也抓不住,一直在忙着低头赶路,以至于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年”这个概念渐渐就变成了普通节日般的存在。

有日趋空虚的精神。这是最好的时代,机会多多,这是最坏的时代,诱惑不少,欲望无穷,一不小心人们就陷入对物质的无止尽追求,而精神方面的日渐空虚让人们忘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不经意间表现出兴致缺缺。

有面对未来的迷茫。机会多了,竞争也多了;诱惑多了,选择也多了,这种情况下,面对未来,人们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少了那份期待,过年也就成了个形式,在看似热闹,实则乏味的吐槽中不曾感受就那么结束了。

年味淡了,说到底,不过是“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分量淡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