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剧人物分析|汇总简书电影院每天写1000字

《三块广告牌》:我不想说假话,快到结局时,我是真想给她一枪

2018-03-24  本文已影响42人  倚千丘

文/小陌
豆瓣评分8.7的《三块广告牌》是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的犯罪剧情片。主要讲的是一个母亲在女儿被奸杀后,因为警察局迟迟未能抓获凶手,从而租下三个巨大的广告牌与警局对峙的故事。
这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局,一直在无形地释放一种让人难以阻挡的压抑感。
哪怕它以轻快的配乐、平静的面容作为伪装,它的本质还是一个让人防不胜防的恶魔,让你在观看时,不知不觉就会感觉到压抑、崩溃、焦虑。
可就算是想哭,也会让你积攒了一定程度的痛苦和眼泪之后,才能让你来次较为舒畅的宣泄。
而其它时候,你能默默流泪都已经算是它对你的恩赐了。
大概应和该影片的主旨——"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压抑之怒将催生出更大的愤怒",这部电影让我在看到结局时,心中的压抑也积攒到极点,特别想要给那个母亲米尔德雷德(由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一枪。
这是因为我太讨厌她了吗?不,不是的。我并不讨厌她,也不讨厌影片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我只是觉得她活得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在电影中,米尔德雷德是一个母亲。但说实话,她并不算一个好母亲。
她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人,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懂得以退为进。于此,她虽然有一个丈夫,且情愫还在,可两人之间的相处十分糟糕,结果也只能分而居之。
而她的日常,就是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
但她在照顾孩子日常饮食起居以外的其它方面,却是十分的不擅长。每每涉及到孩子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她就会处理得十分糟糕。
可这种糟糕,绝非她有意为之,也绝非因为她不爱她的孩子。甚至相反,她还很爱她的孩子,爱到平日根本就不容许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欺负或辱骂的程度,就算是孩子未曾受到实质性的伤害、或者弟弟骂姐姐也不可以。
只是,对她而言,给予孩子应得的关怀真的太难了。
她从来就不懂得如何在孩子面前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倾听并耐心与孩子交流,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如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米尔德雷德是真不懂,也学不会。

一直以来,她都只会以一种十分笨拙的方式,来保持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但那些互动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让他们对她产生怒火,而不是让他们理解她的难处。
再加上她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这对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
就拿她与儿子罗比(卢卡斯·赫奇斯饰演)一起吃早餐的那一幕来说,她故意用麦片弄得罗比一脸,其实并非想要激怒罗比,她只是更多地想要让罗比不要那么消沉,仅此而已。
她知道罗比一直对姐姐的离世感到难过,但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安慰他,所以只能采取这种笨拙的方法,来试图缓解一下那种压抑的气氛,转移罗比的注意力。
可结果呢?
她假装无事,可罗比推门而出......
罗比生气了,而她眼中只写满了无奈和落寞......

这样的性子,成就的,只会是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对他人关怀的她,只会是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母亲,也只会是一个面对孩子时有着极为强烈的愧疚感的母亲。
而且在她心中,她觉得自己也只配与那愧疚感为伴,难以解脱,也不许解脱。
也基于这样的心理,她在得知女儿出事之后,内心虽充满了悲痛与愤怒,可更多的还是自责。
况且,她与女儿在出事前的那一段争吵与现实巧合地吻合在一起,这更让她觉得是自己间接造成了女儿的死,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没用的母亲,觉得自己亏欠了女儿太多太多,所以在能帮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抓住真凶上,她更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否则她根本就没有勇气活下去,根本就没有办法坦然地接受女儿的死,能够平静地活下去......

可是,事与愿违。几个月过去了,关于凶手,还是没有任何结果。
于是,长期在她心底堆积的亏欠感,又再次积累成了内疚,与她心底那种深入骨髓的自责一起作用,压得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可以容许自己在家中毫无作为地等待结果。
也是于此,在她确信警察局无法给女儿抓到真凶之后,那些对自己的愤怒,也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向外爆发了,向警察局局长爆发了。
因为她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在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也只能以“失败”告终,为了能够让自己内心的内疚少一点,为了让心底的亏欠少一点,她只得寻求别的方式,来寻找真凶,来证明“自己对于女儿而言还是有一些用的”。
也就如此,她才会以“三块广告牌”为武器,将自己放置于警察局的对立面,且化身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斗士,无论遇到什么结果,都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退缩。

从本性而言,米尔德雷德并不是一个只会关心自己的需求的人。
她也知道,警察局局长得了癌症,自己公开地挑衅他,只会让他的病情恶化;
她也知道,全镇人在她女儿的事情上,都站在她的这一边,也都知道局长在这件事上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
她更知道,在女儿这一件事上,每个人都很在意,甚至都很痛苦,只是他们都无能为力,但又不得不假装平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她能理解涉及到这件事的每一个人,只是她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装作事情已经过去了,装作可以掀开生活新的篇章,然后继续生活,在家中安然等待真凶落网。
她不容许自己这样活着,她对女儿的愧疚、对自己的责怪与愤怒也不容许她就这样不作为地继续生活着,所以她只能化作一个斗士,一个与世界为敌的斗士......
毕竟,对她而言,那已是她唯一的选择了,是她自我赎罪的最后的方法了......

我理解她所做的一切,也不想谈论对错,但我还是想要给她一枪,甚至是在她租下广告牌时就给她一枪。
为何?
因为这样的她活得真的太痛苦了。她满心都是对女儿的亏欠和对自己的自责,她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惹怒他人,再与他人的不断对峙来不断强调自我的意义,但实则她内心的痛苦有减少分毫吗?哪怕一点点?
而且,她对外宣泄自己不满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中伤害了很多人,哪怕她已经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怒火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哪怕她在报复的时候已经极力避免伤害他人性命的情况出现,她的手上还是在无形之中沾了血,怎么洗都洗不掉的......
要是她以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待她为女儿报了仇,再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怒火而遭受痛苦的人们,她难道不会开始新一轮的自责吗......

所以,我想,如果在影片开头,没有人能够让她放肆地大哭一次,没有人向她提供一点寻找凶手的希望的话,我是真的希望有人能直接送她一程。
起码这样,她还能在黄泉路上找到她的女儿,去忏悔她的不对;她周围的人也不必承受她的怒火所引发的各种越发无法控制的违法行为;而她再也不需要带着那样的痛苦,强迫自己与世界为敌,不断地惩罚自己,让自己拼了命地、不允许自己快乐地活着了......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天下大同。可与己不为善者,如何才能强迫他与人为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