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说课稿——三生三世,月余欢唱
教材分析
《蝉》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0课。本单元文章均是以说明文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前面两篇已经学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讲读课,对说明文的特征、方法、语言有了初步认知,而本文则是一篇既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故事的带有文学性的说明文,是自读课,学习本文,在引导孩子们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趣味,关注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客观记录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从而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章所体现的细致观察、科学探索的精神。这段文字是课后的阅读提示。我在处理时会聚焦到趣味这个点上。
学情分析
因为是自读课,老师要学会放手,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来自读自学课文。
文章一共9个旁批,着力抓趣味点。预设有1,2,3,4,5,7。
本文的说明对象在这个季节很常见,比较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学习本文既能拓宽孩子们对大自然有关昆虫知识的了解,又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鉴于这些理解学习文章就更有优势了。授课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抓住有趣旁批一旁批3,4里的有趣、乐趣和神奇二字入手。带动调动孩子们激情进入课文。
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以读带品,以读带物之后。通过这样两组词来串联起,作者的科学观察和情感倾注——
预设以下细节处:
以情节、故事或描写来打通孩子们亲近文本的通道。
不安静(2)----聪明(4)------神奇(旁批3)-----奇怪(10)-----奇妙(20);
纤弱、柔弱、脆弱、弱小——强壮、坚强;
某种特别的危险、面前危险重重;
不安静、倒霉、可怜、阳光下的享乐、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
教学目标
1.透过趣味性了解这篇带有文学性说明文的特点。
2.通过作者的细致观察,发现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教学重难点
透过趣味性了解这篇说明文的文学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蝉的图片,制作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来到洛阳这几天一直在下雨。我记得儿时暑假一到下雨天就很开心,因为可以到树下的洞里捉蝉啦。
孩子们,你们捉过蝉吗?你了解蝉吗?若捉过,你知道蝉的前世今生吗?若没有捉过,就更有必要和我一起学习法布尔的《蝉》。
一,了解蝉的前世(地穴时代)(2---8+12---25)
阅读这部分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了解蝉的地下生活之谜。同时发现蝉的神奇、聪明之处。
1.蝉出现的季节、地点
2.蝉的洞穴(小圆孔、隧道)
3.蝉在隧道内的活动。
4.蝉身体里的汁液
以上是蝉的前世——挖土掘洞时代。
明确:
⊕作者的仔细观察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挑选词、句、段,师生共同品读赏析,课堂生成)?
作者何以了解这么多知识?得益于作者的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得益于作者对蝉这个学生问的热爱和兴趣。
蝉的洞穴和金蜣等其它昆虫的洞穴不同之处,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谈做到的大小缠在隧道内,工作的方式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蝉的地穴常常选择在含有汁液的植物跟顶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这一点既能见出蝉的神奇本领,更能见出蝉选择的智慧。
(二)产卵再入地
1.产卵(地点选择、如何产卵、数量几何)
2.天敌破坏(谁?如何破坏)
3.孵化(形状、空中摇摆)
4.再入地(挖穴隐藏)
明确:
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法布尔的独创专利。
我们只知道蝉聒噪了一个夏天之后走向死亡,却不知道后边还有一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传承——蝉如何产卵的?蝉的幼虫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如何出现的(学生自主挑选词、句、段,师生共同品读赏析,课堂生成)?
二,观察蝉的今生(出穴时代)(8----11+1+26)
1.出穴地点
2.脱壳(蜕皮)
3.空中体操
4.阳光下欢唱
明确:
⊕爬出地面的蝉干了什么(学生自主挑选词、句、段,师生共同品读赏析,课堂生成)?
爬到地面上的蝉是我们最熟悉的,可是我们的熟悉仅限于刚爬出洞的蝉和在树枝上聒噪的蝉。
对于法布尔的仔细观察,科学探索,见证了蝉在脱壳的那短短的时间内的详尽过程——奇怪的体操又有几人亲眼目睹?更有几人能详细描述?
这,得益于作者的仔细认真和专注。
四,总结
蝉的三生三世——掘土挖洞、出穴欢唱、产卵再入地,这三个阶段各自各经历了多长时间?
法布尔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又如何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出来?靠的是什么?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你探究出什么?
1.仔细观察,孜孜不倦,认真探索的科学求真精神。
2.蝉洞穴地点的选择,产卵地的选择,我们当明白取和舍的辩证与统一;蝉对自己天敌蚋的无动于衷让我们明白,自然界有太多的悲天悯人(悲悯情怀)。
3.蝉掘土挖穴,做了4年黑暗的苦工,却仅仅享受了一个月的华丽生活——穿起了漂亮的外衣,长出了与飞鸟相匹敌的翅膀,沐浴在阳光下尽情欢唱。你认为值得吗?
这就是小小的蝉所赋予我们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