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正确打开方式(一)
知识的积累从来都不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事。
· 写在前面 ·
疫情已经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开学,想必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都会多少有些担心孩子们的幼升小。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幼小衔接的现状和误区。
01
幼小衔接的含义
从1989年《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我们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始,幼小衔接一词自此走入我们的视野 (冯璇坤,刘春雷,2019)。
“幼小衔接”指的是一系列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大班的孩子们更加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环境、学习节奏。这些活动内容涉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谢红珍,2018)。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一系列活动,更是活动中儿童与成人的互动过程。儿童是参与幼小衔接过程的行为主体和责任担当者(俞 文,涂艳国,李 露,刘 庆,2019)。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仅是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互动,更是家庭、幼儿园、孩子三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能是学习困难(尤其是读写、数学等方面的困难)、行为困难(包括遵守班级和学校规则的困难、约束不良行为的困难)、情绪困难(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或者是社交困难(如难以与同伴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困难),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做的是关心孩子们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从而引发了孩子和其他的事物或者和什么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表面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或者表扬。(马君谦,2019)
幼小衔接是改变的过程。当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了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有效衔接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发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小学学习生活有冲突,孩子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与小学的学习环境有矛盾的时候,家庭成员一起改变自身,从而让孩子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小学生这样一个新的角色。在这样的改变过程中,孩子和家庭就一起完成了幼小衔接(李敏谊,刘 颖,崔淑婧,2010)。
02
幼小衔接的内容
到底要衔接什么呢?
①学习态度②规则与任务意识③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④情绪管理能力⑤倾听与表达能力⑥人际交往能力⑦阅读能力(张艳玲,2019)
03
幼小衔接的现状和误区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面对幼升小这一挑战时,最注重的是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表达表现能力。因此家长们在衔接热潮推动下将注意力转移至两方面,一是如何让孩子适应好小学课程,不会落后,二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迈入优质校、优质班的门槛。家长在面对各式幼小衔接机构、理念、口号宣传时难以避免基于学习效果的思考出现从众心理。家长的注意力转移和重视背后,教师的注意力也发生着被迫性转移。(冯璇坤,刘春雷,2019)
但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我国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 4 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方面。如自理能力缺乏、没有主见、朋友少甚至没有朋友、不会合作、经常跟同学产生冲突等等问题(杨文,2013)。
努力提前学习了很多小学知识的幼儿入小学后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感觉学习很轻松,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 “储备的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最终出现适应困难(杨文,2013)。
· 听听小学老师怎么说? ·
从教21年的语文老师说:“那些已在幼儿园学过了拼音识字的孩子,( 进入小学) 刚接触的大部分是在重复以前所学的东西, 开始确实很轻松, 也明显领先,却又因重复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 注意力更不易集中, 反而以前没学过的孩子学习兴趣相对较浓, 在开学几周后往往会追上或超过那些幼儿园先学的孩子。” (杨晓萍,伍叶琴,2007)
现在,相信大家应该都有些明白了:有效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大班的孩子们在衔接的过程中培养了怎样的学习品质、养成了怎样的学习习惯、拥有了怎样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他们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么?他们能专注地完成任务么?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怕生么?他们会照顾自己和其他人么?他们能安静地倾听他人的想法么?他们有要好的朋友么?他们会合作么?他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么?
为了积累一两年的知识,毁掉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你忍心么?
下一篇文章我将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幼小衔接的到底应该怎么做、做什么、谁来做。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冯璇坤,刘春雷.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节奏与目的——复归“童年期幸福”[J]. 教育学术月刊,2019(02):61-67.
[2]谢红珍.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探析[J]. 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27+75.
[3]俞文,涂艳国,李露,刘庆. 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19(04):16-31.
[4]马君谦. 复杂系统观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本质探究——以一个澳大利亚华人孩子的游戏活动变化为例[J]. 学前教育研究,2019(07):3-20.
[5]李敏谊,刘颖,崔淑婧.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5):86-90.
[6]张艳玲. 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杨文.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8]杨晓萍,伍叶琴. 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 学前教育研究,2007(Z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