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说摇滚(四)民谣摇滚,反抗与开辟
题记:在前两期中我们已经对60年代摇滚乐从美国诞生到英伦音乐的反入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还没有提及,就是在美国民谣复兴运动之后大大丰富了摇滚乐精神内涵的民谣摇滚。而民谣摇滚的发展与美国当时的民运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这次,我们将以时代为切入点,换个角度来解读那个年代的音乐与音乐人们。
二战之前的美国,一直挣扎于没有尽头的战争之中,身处资本主义无情扩张中的人们,一直期盼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变革。二十世纪初,共产主义革命的尝试也一度走进了美国人民视线,乔希尔作为左翼人士,加入“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积极投入美国工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反抗歌曲。尽管他年纪轻轻便慷慨赴死,却从此成为美国人民投身反抗的精神领袖之一。而另一位能代表美国精神的抗议歌手,则比较为我们所熟悉,正是他深刻影响了鲍勃迪伦的音乐和人生观,这个人就是伍迪格里斯。他们的歌曲创作中大多充满了对世事不公的愤怒和对强权压迫的控诉,呼唤人们的觉醒,为争取自己的尊严和力量而抗争。他们的歌词往往比较简单,旋律也朗朗上口,比较适合在受教育程度不深的公众中进行传唱。(民谣复兴运动由于年代较早,与本文相关性不大,因此不做详述。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土摩托袁越《来自民间的叛逆》。)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麦卡锡主义落幕,种族隔离壁垒尚存,黑人运动风波不断,同时对外与苏联开始冷战,随后,还深深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尽管美国国内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身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人民内心充满了动荡和不满。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有着较父母辈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接受着父母的溺爱和期望,可是当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人们感受到了希望的破灭。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相继遇刺身亡,越南战场上的溃败,让这一代的成长中充满了迷茫。
60年代早期,也就是前文中早期摇滚乐开端的时候,美国国内主流气氛比较愉快,因此早期的音乐比较轻松而奔放。63年肯尼迪遇刺,65年越南战争扩大化,美国国内开始发生动荡。青年学生们开始组织集会,进行游行示威。同年代,在英伦入侵的影响下,民谣电声化,摇滚化的潮流开始。可以说,英伦入侵让美国人们重新发现了摇滚乐的魅力,而民运运动的开展,抗议民谣的复兴,给摇滚乐注入了新的精神。
鲍勃迪伦一直被当做音乐史上抗议歌手的形象代言人,严格说来,他的抗议歌曲主要都创作与1962-1964年间。后来,他仍然写了很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歌曲,但是,他从来都反对将自己界定于某一个标签之中。六十年代后期,他主动退出了更加动荡的时代大潮,远离嬉皮的花朵与黑人贫民区的暴动,他远超时代的目光让他敏锐的注意到了变革的到来。关于他的代表作,我们的公众号此前已经讨论过许多,因此不再赘述。
The Beau Brummels60年代中期,旧金山地区涌现了大量乐队。1964年,The Beau Brummels成立并发行了单曲《Laugh, Laugh》。标志着民谣摇滚的开端。同年,The Byrds成立。这时的民谣摇滚乐队受到英伦入侵的影响十分明显,或者说,就是在用Beatles的方式演唱民谣歌曲。
The Byrds1965年4月,The Byrds发行划时代单曲《Mr. Tambourine Man》。这首歌被称为西海岸反文化运动的萌芽之一,从此,他们与鲍勃迪伦比肩成为民谣摇滚的代表人物。
The Searchers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而另一个比较贴近时代,亲身投入到抗议运动中的乐队,便是The Searchers。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反战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和《What Have They Done To The Rain》。
1965年7月25日新港音乐节,鲍勃迪伦在民谣节的演出中率先用电吉他代替木吉他进行演出。
Buffalo Springfield1966年,加州乐队Buffalo Springfield发行了首张专辑《Buffalo Springfield》,尽管这个乐队非常短命,却声名显赫,创作非常优秀的作品。不过,乐队成员们内部却一直并不和谐,Stephen Stills、Neil Young和Richie Furay在乐队解散后都成了非常著名的音乐人。
The Mamas & The Papas The Lovin' Spoonful1965年-1968年是民谣摇滚爆发的几年,值得关注的作品还有The Mamas & 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The Lovin' Spoonful的《You Believe in Magic》,We Five的《You Were on My Mind》等。其实我们从这些音乐内容中不难看出,以抗议音乐作为开端的民谣摇滚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受到动荡时代的冲击,作品中开始出现避世,迷幻的内容。
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主力是一群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年轻人们,他们衣食无忧,受到大量外来思潮和观念的冲击,失去了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敬畏,同时,又需要找到一种能够真正支持自己的精神支柱。他们觉得传统资产阶级文化是病态的、压抑的,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反抗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他们的主旨是爱,正义,自由和和平,却采取了与传统文化极端对立的形式来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蔑视和反叛,表现在音乐、文学作品、服饰、生活等各个方面。“垮掉的一代”用种种激进和反叛的行为当做自己反抗的标志。这场运动中,充满了虚无和幻灭,充满了个人面对时代时的无力和迷茫,同时,却又满怀着个人主义的坚决与热忱。
在美国东海岸的格林威治村,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并把自己称为hips(嬉皮士)。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不修边幅,吸毒,酗酒,滥交,崇拜鲍勃迪伦,喜欢听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嬉皮运动源起于“垮掉的一代”,他们将反叛的自我意识继续发扬光大,这种文化运动随后席卷全国乃至世界。虽然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嬉皮运动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学生抗议运动相反,但是他们正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对社会进行了反抗。嬉皮士们希望通过逃避主流社会,随心所欲的放荡和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找回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理性社会中所丧失的人的原始情欲,恢复在人的个性中所包含着的文化创造的动力,抗拒现理性社会对人性的扼杀,以求达到文化的超越、人的精神的解放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更新。然而,这种极端的发泄方式,尤其是对于毒品的滥用、性解放运动带来了蔓延的社会影响,使嬉皮士成了放荡、堕落的代名词。
但正是在这种虚无之中,摇滚乐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开端。鲍勃迪伦率先使用迷幻剂,并将这种迷幻带入了音乐中。1967年左右,嬉皮运动大爆发,大量乐队受到这种影响,约翰·列侬也开始使用药品,乐队开始进入转型之中。虽然“垮掉的一代”和嬉皮文化在主流中一直拥有争议,然而,他们对摇滚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摇滚乐一直深受时代影响,却又身处于时代的外缘,这种反叛和孤独,正是年轻人自我的表现。70年代,摇滚乐正式酝酿出一场爆发,无数具有崭新面貌和音乐风格的乐队破土而出,所融合的外来因素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很快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