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宝|那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最后都“赢”了吗?
最近跟好朋友聊天,说起孩子的幼教问题,据我所知,有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认字,学拼音,学英语,提前让孩子学习大龄段的学习内容,这完全就是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嘛!
朋友无奈的说,没办法啊,她姐姐家的孩子,就是因为专注于在幼儿园“玩”,到了一年级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一家人好后悔没有让孩子提前学习。我说确实到了一年级会有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更需要家长多投入精力支持和鼓励,慢慢适应就好了。
朋友又说,反正早晚都要补课、上各种培训班的,要不然就很容易被人甩掉队。朋友坐标江苏,据她所说,她家小区旁边一个中学16个班,总共1000人,只有前100名可以上普通高中,剩下的只能上职高,这还是城镇,乡下的中学更不用说了。如果普通高中都上不了,更别提以后了。你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现在玩,可是别人都在学,不敢松懈啊。
其实想想,如果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就真的能安心的让孩子“玩”着长大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几乎成了所有家长的公识,他们被焦虑裹挟着,用更早的开始学习,更多的投入时间和金钱,确保自己的孩子不会落于人后,更期冀将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所向披靡,拔得头筹。
那么到底是“超前教育”好,还是让孩子安心的在幼儿园“玩”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超前教育”: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来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
请注意,只是“看上去”比其他孩子聪明,也许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在幼儿园阶段可以达到一定的肉眼可见效果,但是那也可能只是提前学习的原因而已。小学一年级往往是一个“假象频出”的阶段,很多接受了超前教育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变一般的孩子成绩更好,学习新知识很轻松,甚至是不用学就会。
这并不见得是个好现象,失去了探索求知欲望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不专心挺讲的习惯。到了小学二三年级,前期的知识储备消耗完了,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开始处于平等的水平。接受超前教育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一是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二是心理的落差: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别的孩子也都会,自己不再是“聪明”的那个。这时候就很有可能学习欲望下降,学习越来越吃力,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还只是超前教育其中一小部分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它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少了探索的兴趣,少了寻找问题和答案的动力,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幼儿园阶段,这些能力与知识本身相比,对成长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身边很多人对幼儿园都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整天只知道玩,太不负责了。
其实让孩子“玩”正是幼儿园的责任!
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早期教育针对的是0 ~ 6岁的学龄前儿童,通过满足他们大脑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刺激,从而更好地开发他们的智力。正规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是顺应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设计的,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知识学习。
所以,掌握某项技能远不能作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评判标准,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知出发。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智力发展是靠自己用心探索感知得来,而不是被教会。
很多人觉得幼儿园不教拼音算术,只会让孩子“玩”,只是看到了表象而已。事实上,正规且负责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玩”费尽心思设计课程,全面的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所付出的辛勤都是在背后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所以,看似轻松的,并不轻松。看似“用心”的,反而是最偷懒的
俞敏洪说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衍生病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素质,珍惜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填鸭式式的知识输入更为重要。
毕竟,孩子需要慢慢长大,起跑线只是一个开始,决定孩子终点的还是漫长的“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