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文品文章池《红楼梦》研究院专著感受狂欢节

【细说红楼】一样海棠,两样心肠

2023-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秋桂子2021

青春像什么?像一首诗,洋溢着着诗一样的浪漫,充满诗一样的欢乐和忧伤,有着诗一样充沛的热情。

大观园就是一个青春的乐园,这里为红楼儿女打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青春王国。有了青春怎能没有诗?没有诗的青春多寂寞。

就在探春打算发起一场诗社的时候,知情识趣的贾芸恰好为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本来没有联系的两件事因为白海棠联系在一起,大观园的第一场诗社有了名字: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这个“文彩精华”敢作敢为的女孩子已经崭露出除尘布新的领导才能,此处为探春以后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埋下伏笔。

一场诗社不但把红楼儿女们聚到一起,连寡居的李纨也被拉进了诗社,在李纨暗淡的生活里,诗社是难得一遇的盛会,这场诗社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热情。

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诗社的灵魂却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诗的化身,她提议给每个人起个雅号的建议一下把诗社拉上了轨道。

所谓雅号,类似于现在写文章用的笔名,就像我们在简书写文章都用的自己笔名,这个名字是我们又不完全是我们,它寄托着我们的情思,有别于现实中的我们,给了我们一个畅游文学世界的新身份。

正是黛玉这一提议,红楼儿女们才有了众多别致的雅号。李纨因住在稻香村,自称“稻香老农”,颇为符合她的朴素风格;探春喜欢芭蕉,自称“蕉下客”;林黛玉因为爱哭,住所附近又多竹子被探春戏称“潇湘妃子”;宝钗因住在蘅芜苑被李纨送号“蘅芜君”,和她的端庄气质很相映。

诗社活动让平时拘谨的女孩们放飞自我,最俏皮的就是林黛玉,她打趣探春的别号“蕉下客”,由此联想到古人的“蕉下覆鹿”,要把探春这只鹿拉去做鹿脯下酒,把众人都逗笑了。

平日老成持重的宝钗也焕发少女的活泼天性,不停拿宝玉开涮,一会给宝玉起名“无事忙”,一会又送他“富贵闲人”的号,逗趣不断。

最被忽视的是迎春、惜春,不仅别人连她们自己都感觉自己可有可无,给她俩的号也最随意,只根据住所就随意起了“菱洲”“藕榭”两个名字,从名字可见她们被忽视的命运。

然后进行了分工,李纨为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她们不参与作诗只负责管理,真正作诗的人是宝钗、黛玉、宝玉、探春。

在这四人中,又以宝钗黛玉诗才最高,于是四个人的斗诗最后成了宝钗、黛玉两人的争锋。

宝钗就像我们常见的优等生,勤奋自律好学上进,她的优秀在大家预料之中。黛玉却不然,她看起来并不勤奋,看着不经意的样子,却总能在关键时候出人意料、大放异彩,她就像我们中那些看起来不努力却总能考出好成绩的天才学生,很难模仿和超越。

考试开始了,要在一炷香的时间里,按照限定的韵脚作诗,大家纷纷各自思索起来,只有林黛玉一会儿摸摸梧桐,一会儿看看秋色,一会儿和丫头们说笑。

探春最先完成,写完又改了一回然后交卷,宝钗打好了腹稿还在斟酌,宝玉一看着了慌,他不仅为自己着慌更为黛玉着慌:“你听他们都有了","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黛玉一句“你别管我”就不理宝玉了。

其实最晚交卷的往往是最有自信的,黛玉才不用宝玉担心,你看她无所事事,其实心里已经有了诗作,倒是宝玉显得“无事忙”。

果然最后交上来的作品以宝钗和黛玉最出彩。都说文如其人,每个人的文字中都带着自己的性格烙印,同样是咏白海棠,宝钗的诗和黛玉的诗风格迥然不同。

首先来看宝钗的《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句“珍重芳姿昼掩门”便流露出宝钗端庄持重的特点,体现她注重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含蓄沉着的特点。“冰雪招来露砌魂”一句从白海棠的洁白下笔体现海棠的洁白,暗合宝钗不爱脂粉钗环的特点。

第七回送宫花借着薛姨妈之口作者写出宝钗“不爱花儿、粉儿”的特点,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经过宝钗房通过众人眼睛我们看到了宝钗居室“雪洞儿一般”的特点,这样的白海棠和宝钗一样给人洁净冷冽之感。

“淡极始知花更艳 ”这一句是全诗点睛之笔,如果前面都是写白海棠外形,这句就是表现白海棠内在的品格,花越洁白香气越浓,就像宝钗看似素洁内在更丰富,“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展现了宝钗的自信,她有不依靠外在装饰依然可以冠绝群芳的自信。

结尾句“不语婷婷日又昏 ”活画出一个亭亭玉立的淑女形象,这不就是宝钗本钗吗?

宝钗这首诗借白海棠展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看到这首诗我们宛若看到一位秀雅端庄的大家闺秀,所以李纨称赞这首诗有身份——“到底是蘅芜君!”

黛玉最晚交卷,她的交卷姿势也与众不同,既不像探春那样改来改去,也不像宝钗那样思来想去,而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再来看黛玉的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就像宝钗的丰满和黛玉的纤瘦截然不同,宝钗诗的含蓄沉着和黛玉的飘逸孤傲也判若两人。

首句“半卷湘帘半掩门”一看就是黛玉的手笔,一上来出就是半遮半掩的形态,很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着欲说还休的娇羞。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这两句是全诗的神来之笔。

古往今来很多成功诗作都因一两句精彩句子而传世,黛玉的《咏白海棠》之所以流传更广就是因为这两句。同样成功的诗作还有黛玉那首《杏帘在望》,因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诗才有了“稻香村”这个名字。

这两句巧用梨蕊来类比海棠之洁白,梅花类比海棠之淡雅,“三分白”让白有了程度,“一缕魂”让花有了灵魂,“偷来”“借得”俏皮活泼,让整首诗灵动跳跃,一如黛玉聪敏灵性,难怪众人听到这句忍不住叫好,实在是奇思妙想,“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结尾句呈现一个娇羞默默的少女形象,和宝钗的大家闺秀不同,这个少女孤芳自赏,把内心的热情都深深藏在心底,她倦倚黄昏的剪影正如目下无尘的黛玉,所有美丽与哀愁都在默默无言中。

从艺术性来看,显然黛玉的诗为上乘之作,构思巧妙,灵动飘逸。然而从考官李纨的眼光来看,宝钗的诗更符合封建正统思想,就像宝钗比黛玉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规范。

李纨自小接受“三从四德”的教育,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生准则,在她看来自然宝钗的诗更合乎主流思想。

所以即便黛玉诗才更高,李纨也力推宝钗第一,探春也更推崇宝钗的为人处世,只有宝玉不服评判,在他心里:黛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倒是黛玉和宝钗,并没把第一第二放在心上,本来作诗就是一场游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何况只是一场热身赛,真正的大赛还在后面。

马上,一场咏菊大赛就要揭开帷幕了,稍事休息我们再来看才女们一决高下!

2023-2-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