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追星观与我之追星观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飞也

有两个近几天发生的故事……

故事一:

朋友圈内一名林俊杰的铁杆粉丝A这两天很激动。

据她描述,她喜欢了林俊杰十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见过真人。

终于在近几天,她跑遍四五个城市,跟随偶像的脚步听了演唱会,去了机场接送机,总共近距离接触了五次。

她仔细的记下了偶像走过的地方,拍了偶像的照片并p出与偶像同框的爱心发到了社交网站上,并且因为碰到了偶像的身体而激动又害怕,这一切的细节都在她的朋友圈里。

故事二:

今天下午的课上,美女刑法老师说道:“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精神病,广义的精神病有轻有重,比如像我们班女生,如果胡歌突然来了我们班上,大概女生们很多都符合精神病的症状”。

虽是夸张举例,却不无道理。

课程内容

这是近几天发生的两个故事,让我突有对追星之感受。

小A的经历放到现在可以说是很正常,和小A一样的伙伴们有她们的理由,诸如偶像是动力,偶像使我变得更好。


这的确不错,“听一场偶像的演唱会可以多活九年”,可不吗?

再说到刑法老师的例子,绝对不假,如果偶像突然出现在粉丝面前,得精神病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说这两个行为在现在看来并无不妥,但是我却不会选择这种行为,以下是我的理由。

我也追星,而我的“追”不是生理上的“追”,而是心理上的。

利益最大化是我的理由。

我追一名外国歌星,我却不会专门跑去看他演唱会;

我追明星,但我不会关注他行程与通告;

甚至不会跑去很近的机场,商演的商场,哪怕我经济实力足够。

这么看来,我怕是要被批“不算追星”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观之:我会买海报,存照片,一遍遍刷偶像的剧,听偶像的歌。


是不是又有些像追星了?只是没这么疯狂。

然而我做这些都是有目的的。

纯粹欣赏美颜是目的之一,目的无形中提高我的审美与满足感;

听歌看剧使我离他们更近,同时他们还是远处一颗闪亮的星等着我去追随,并且距离产生美,我也不想太靠近他们;

还有每天看着海报激励自己越长越精致……

做这些不仅可以达到我想要的效益,还比付出于实地追星的举动划算的多。

除非演唱会开到我家附近,我想我也是不愿意去抢票买周边去看自己老公的演唱会的。

如此看来,冷血倒是我的本性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人选择舍得孩子,而我选择套不着狼,一是因为我不舍得孩子,二是因为我已经套着羊了。

我满足于光靠看海报看剧听歌带给我的偶像效益,同时我不愿意花更多的成本追求更加接近偶像或是欣赏偶像的举动。

这是我之追星观,它不一定理智,但它适用于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