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随笔散文

关于常州的记忆

2022-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半公斤的风

提到常州,最开始是因为姑父的一份家书,寄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

那个时候自己还小,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手机在五六年后才出生 在十多年后才普及。

在自己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内心总有一个疑问,不是说只有四大洋七大洲吗?怎么突然多出一个常州。

后来哥哥也去了常州打工,看到那浅红色的火车票,我只听大人们说,从家到常州要八个小时的火车。

第一次和常州拥有交集是是多年后了。高考结束后和同学们一起去浙江诸暨打假期工。在那个号称世界袜都的地方做着包装袜子的工作。

当知道每天包装上千个袜子只要七八块钱的时候,我们几个愤然离开了。工资没结,没有回去的路费,有些人筹到路费回家了。

我觉得那样灰溜溜的回去很没面子 于是就用几十块钱坐火车去了常州。去投奔一个亲戚。

在亲戚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份送货员的工作。在小东门批发市场送冷冻肉食品。

老板是个山东人,很憨厚讲究的一个人,夫妻俩从诸城来这做生意,外加我在内的三个员工,一起同吃不同住。我们三有专门租的员工宿舍。

最开始是骑着电动车跟着大个去送货,了解路线和客户位置。后来熟悉后我就可以单独送了。任何一个工作支撑干下去的就是新鲜感,在这种新鲜感下我做了二十多天。

每天骑车穿梭在常州这个城市里。穿梭在常州的闷热夏天里。道路在翻修,脚手架一天天增高。

闲暇的时候会去红梅公园转一转,天宁寺塔在晚上灯火辉煌。风铃声让整个城市变的祥和。

后来由于开学的原因,结束了这第一次的常州之行。再次真正的相遇差不多又是十年后了。

一八年去无锡出差,地图上看常州无锡如此之近,高铁半小时。就在工作的间隙去了常州,去拜访我的亲戚,一切变化太大了,只好努力回忆从前的样子。从中发现一些熟悉感。十年自己也不再是一个学生,十年,我也成了一个真正为生活奔波的人。

再会常州是在今年夏天,出差来到常州,住的在火车站附近。晚上的时候就那样随便转转,一起都是新的。红梅公园变的更干净了,听松楼依旧,天宁塔依旧。

只是旁边的小东门批发市场不见了,已经拆迁,被高楼林立的小区替代。有的路走过,可是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人还是一样,一样的陌生。

就在这样的深夜,想起一个城市, 想起一段青春。如果一切都不变多好。它年轻,我年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