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面子扼制你的成长
我还在中国的时候曾经听见过像这样的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家丑不可外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当时想的并不多,觉得这些谚语说的蛮对的啊,非常符合逻辑。但现在才震惊的发现,我似乎从小就被中国的面子文化所影响。面子,似乎是中国人考虑最多的话题,从小孩到老人,百姓到领导,穷人到富豪,似乎所有人都知道面子。
所为面子,原意其实是物体的正面、表面、外表等含意,但后来又被引申为脸面,名誉,威望。面子不仅是一种自尊意识,它还包含着社会名誉、社会地位,对中国人来说,更体现着人格价值。但是我们口中所谓的面子究竟从何而来?
想要了解面子,还要从两千年前的儒家思想说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是孔子提出的中华传统美德,但仔细想想其实这些人生道德都与面子有关,“孝” 即为孝敬父母长辈,尊敬长辈换句话说就是要给长辈面子;“悌”,悌敬兄弟,兄弟间友爱相处,谦让,给兄弟面子。”忠“ 效忠国家,给国家留面子... … 这样说起来虽然有些难听,但给尊重别人的面子其实就是我们美德的本质。
这种面子文化深深的熏陶着中国的文化,但我们要意识到一件事情:面子同时也是一个很致命的思想。俗语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给别人面子是好的,而自己爱面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为了面子中国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打破门牙往肚子里咽。”再过分一些还还要 “擦胭粉进棺材”,死也要死的有面子。有时候感觉中国的面子文化真的是既可笑又可悲。
这样的面子文化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所谓”人活两张皮“所有人在外表上都光鲜体面,但谁知到他们真正的情况。有一名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在1872年到访中国之后认为,中国人重面子的观念来自于他们对戏剧的喜爱,他们甚至将生活当做演戏,他的观点有或许是错的,但也不得不让我们深省我们本身。为什么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其实也是在讽刺面子本身。
而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中国如此复杂的“面子”文化在这里似乎并不盛行,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说中国的面子文化来自儒家观念,那么面子文化不在美国盛行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不曾了解儒家观念。美国的文化大部分也是被宗教信仰所影响(不要忘了当初乔治华盛顿来到美国的原因就是因为宗教自由)。
中国人的”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就是变相的给长辈面子,在美国就很难见到,简单的举个例子,在这里孩子可以直称长辈的名字,如果刚认识了一位褐发老人,在中国我们可能会叫他“爷爷”以表尊重,而在这里长辈们会让你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当初刚来的时候我还会因为叫住爸的名字感到不习惯,按照中国的叫法我因该叫他叔叔的,但后来便慢慢习惯了。
其次就是朋友,兄弟之间的面子。我曾有好几次被美国人的直接所震惊的目瞪口呆,来到住家的第一天,住爸就跟我来了一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说在他们家“No Pornography,OK?”当时天真的点了点头,想着这个单词好像没听过,但反正他说什么我就答应什么就对了。但后来一查字典才震惊的发现他刚才说的是什么。
另一次在车上听到住家与他以为好朋友的对话,当他们笑着提起还债的事情时,我又一次怀疑了我的耳朵,而且听他们谈笑风生的语气完全没有一点尴尬的气氛。偶尔与朋友相处是,看到他们处理事情的细节当他们做了任何颜面扫地的事情后,他们会选对自己的丑事一笑了之,与他人一起欢笑,仿佛做的这件事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似得。笑过之后,也就没有这么尴尬了。因此美国人的直接也跟省去了面子带来的间隔。
在意识到中美文化差异后,我才意识到面子文化的不必要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虽然我们听过什么是“不耻下问”不要因着面子而失去提升的机会,但因为中国的面子文化给我们的影响,让我们在不恰当的时期太过在意面子。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别让面子扼制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