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要素落地——《小马过河》课后反思
文/丹老师
当备课遇到瓶颈时,读文本吧!
当重难点不知如何突破时,读文本吧!
教材简析:
《小马过河》一课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单元编排中承担着压轴的作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人物对话、根据课文内容能表达简单的看法。聚焦到本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
学情简析:
经过调查,我班学生对《小马过河》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还不够。基于此,我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好对话,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备课历程:
确定好课题后,便开始朗读课文,临近上课前朗读了二十遍左右,基本上达到了背诵的状态。在进行第一遍教学设计时,将重点放在了课后第二题根据关键词语讲故事,试课后发现环节重复,学生出现了疲惫现象。第二次试课的时候,教学设计已经反复修改数次,总想着有创新,结果适得其反。最后将教学设计全改,紧扣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抓“恰当”一词开始思考,在朗读课文的时候重点关注到提示语,帮助学生更好得分角色朗读。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们的课堂是充满欢笑的,孩子们是轻松愉悦的,我也是精神放松的。
一、语文要素“重落实”
《小马过河》一课重点是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课堂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能够读好老马“商量”的语气、小马“有礼貌”的语气、老牛的“诚恳”、松鼠的“急切”。
这节课中通过朗读指导、关注提示语和说话内容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感受人物的语气,在学生进入情境中时,层层推进下,分角色的朗读效果还算不错。
二、师生合作“重融合”
课堂应该是师生共舞的。结合课堂观察员的反馈,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于个别学生的重点指导较为突出,例如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没有将松鼠劝告小马的急切语气读出来,首先请其他同学帮忙,接着老师做出马上就要蹚过小河的准备引导学生感受,最后请这位同学再读松鼠的话。
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语气有了明显的变化,也源于他们可以在课堂的轻松氛围里自由表达。
三、精准定位一课一得的落脚点
吴主任、高校长在评课时多次说到“一课一得”,处于突破中心目标边缘的教学环节,大胆地删减。
这节课中“碎问”较多,与课堂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更多的时候自己并未感觉。这次课堂观察员通过量化分析,让我很受触动。现在在课堂上我会刻意思考我给学生的反馈是问题还是引导。
综合以上自我剖析,我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在备课时要更精准地定位如何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在课堂环节中落实好,而且要扎实有效。
结合高校长的建议,进行再设计,将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列为中心目标。
第一个台阶:课堂环节中依据关键词讲好故事涉及面再广一些,多个学生参与、接龙讲等。
第二个台阶:结合本课文本特点,重点指导提示语的关键作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联系生活经验读、展开想象读等。
第三个台阶: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情境,体验角色。谈论自己的简单看法。
严谨治学,语文课更应该突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