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万公堤
2025-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临湖风

万公堤是因水利专家万清选而得名。清同治二年(1863年),他任职震泽知县,同治十一年任职吴江知县,光绪元年(1875年),他再次任职震泽知县。任职期间,他见吴江塘路年久失修,官府又无力维修,便于同治十三年将自己的俸禄捐出来,修筑了自三里桥至大浦桥的塘路。这条路就是现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之一—“九里石塘”。而万公堤也是太湖大堤的一部分。太湖大堤原为防洪而筑,吴江境内全长51公里,其中太湖苏州湾段长28公里。在东太湖整治工程中,退耕还湖、退渔还湖的举措将原本围垦的滩涂重新归还了太湖,期间,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也对太湖大堤进行了改造,并在原大堤外侧修筑起了新的大堤,进行景观建设,就是现在我们身边新的网红景点——万公堤。
八月的一天,我们一群文友来到了万公堤。八月的万公堤正处在夏秋交替的微妙时刻。当我们的脚踏上水泥铺就的堤面,抬头便撞见香樟树冠撑开的绿色穹顶。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粗粝的树皮上刻满岁月的沟壑。风从太湖深处奔涌而来,裹挟着水腥气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发出沙沙的絮语。文友们三三两两散开,有人贴着树干聆听树的心跳,有人掏出速写本捕捉波光粼粼的湖面。不知谁轻声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众人相视一笑,仿佛与苏轼笔下的西湖达成了某种时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