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课现场,是谁缺席了?

2020-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连话

作为一个准毕业生,怀念上了有人教、有课上甚至有网课可以上的日子!这几个月来,各个年级的学生虽然无法返校,但是课程可不曾落下。各类的网课软件上线不断地弥补学习渠道的不足,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知识、又漫长的寒假。起初看到别人还要上网课感觉似乎还在嘲笑了一下"放个假还要上课真惨",渐渐的羡慕上了上课真幸福,至少不像一条咸鱼找不到事做,感慨学习的时光真美好。

五月以到,很多省份很多高校的返校工作陆续地开展起来了,这个时候再来谈谈再也不会逝去的网课,网课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真正的走进了全学生的学业中,曾经谁能想到小学、中学会以网课的形式实施这么久,不得不说为将来的线上教育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经历。

说到网课,作为网络课堂线上教育,在这种相对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授课与听课,到底谁会出现缺席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在场的缺席,缺席的在场",这句话是在我备考期间无数次拿出来与研友进行讨论的学术话题,每一次讨论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现在我再思考又有更新的想法萌现。

谈起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应该包含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多方面错杂的联系,以网络的发展自媒体的出现作为这个情况出现的铺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的情况下产生人内不当的自我传播,使得人依靠网络传播实现了"在场的缺席,缺席的在场"。简单的来说,一个人虽然应邀当场出席,可是这个"局"与他的内心想法相排斥,便会将自己沉浸到手机端的自媒体中,便出现了在场的缺席;而缺席的到场便不难理解,网课就是一个非常的典型的例证,人到不了现场却运用网络条件以虚拟形式的身份到场,出现缺席却到场的现象。

对于这个网课现场,我个人将从人和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谁在场或者缺席,每个人或多或少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学生缺席概率是最大的,我个人觉得学生先以缺席的在场后再度缺席,毕竟学校的打卡机制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地理上的缺席在网络上在场出现,然而打卡之后还能保证多少学生持续网络在场呢?不可否认的是在线的学生也很多,但是看到网络上各种奇葩式的上课就会就得这不就是缺席吗?再拿出强有力的身边例子,我的同桌如此认真上课的一个娃,竟然在网课上忘记关麦还打电话闲聊被老师接话,这种尴尬的事情发生在了网课现场,实则太多的例子真的能够表明网课学生缺席概率远远大过了其他的缺席,但是这也不说明只有学生缺席了。

谈到学生就不会忘记那个授课的老师,能说老师缺席吗倒是真的无法说通,不然整节课究竟谁在讲呢?没错还是老师在讲,但是也不可以说老师全程在场吧,相对学生的思维缺席而言老师的情感或多或少的在缺席或者过分在场,情感的缺席可能是网络授课的学习气氛缺失所引起,然而情感的过分在线就是过分的利用自媒体把课上成了直播一样,这些都只是我在互联网看的,无法真实考证是否真伪。

最后就不得不谈到一样物那就是知识,我想肯定有人会问"知识"缺不缺席不该是老师所来控制的吗?其实这恐怕在网课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一个主要因素,老师只能是一个主导,但是仍然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不得说网课优势很多,但是却解决不了一些只能面对面解决的问题,知识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容易造成部分的内容缺失,这种知识的缺席来自老师、学生、互联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得不说大型网课现场,谁缺席?这将是一个难以断定的事,不过能够确定的事大家都存在这"在场"与"缺席",其实"在场的缺席,缺席的在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了,谁没有过聚餐的时候埋头玩手机,长辈饭局中刷手机的那个自己还能记得不;谁能够忘记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线上的各种事情。这些已经让我们觉得是平常事,但可曾相关我们在逃离当下的现实去沉浸虚拟,或者说我们在为了现实往虚拟跑。

"在场的缺席,缺席的在场"何尝不是现实与虚拟的搏斗,究竟是为了现实还是逃避现实,就得看自我的本心在哪了。每个人的情感需求不同、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就对缺席与在场持有不一样的态度,不可说"在场的缺席,缺席的在场"这两者谁对谁错,只不过是社会现象,只能说谁恰当的运用了,能够满足自己情感需求、满足自己的追求这便是好的,反之则相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