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动力

2017-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dj_linda

我们发现周围有两种类型的家长,一种家长是完全采取放养的方式,在孩子合适的年龄不去引导孩子,等到上学后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事与愿违,赶紧参加各种补习班,效果却差强人意。也有一部分家长,用了虎妈狼爸的作风,在孩子很小时,就严格控制他的学习,完全不管不问孩子的意愿,虽然一小部分人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现象是孩子越来越痛恨学习,甚至发生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
这两类的家长的特点都一样,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学习内在动力的作用。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的精神,当一个小小的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后,他对于一切事物都是非常好奇,他会用嘴巴去探索这个世界,大一点后,他开始用眼睛和耳朵去观察,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能力保证了孩子具有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动力,我们称之为学习内在动力。
一个没有学习内动力的人,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呢?他很容易变成一个无欲无求,听之任之的人。他们普遍都没有自己的想法,随波逐流,甚至有一部分人还会去啃老。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呢,方法非常多,今天的分享我主要只想谈两点。
一、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举一反三。
如果你的孩子刚好处于3-6岁阶段,恭喜你,你很及时的听到了这篇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不巧,你的孩子已经上学了,那么第二点培养和激发孩子主动提问的习惯,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对你也是很有帮助的。
3-6岁孩子的好奇主动性是人生阶段中最强的,他会不停的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家长是直接忽略孩子的提问,这是做的最差的。一种家长是心情好不忙的时候回答一下,心情不好或者有其他事情时,拒绝回答,这种家长很常见。还有一种家长有耐心,他会去回答孩子的提问,不懂的问题,他直接告诉孩子他不会,这种家长也挺常见的。不常见,但是做的最好的家长,他们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不懂的去查资料,甚至还会做到举一反三。
下面我用自身的经历说一下第四种类型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的。
第一个故事,新丰小吃的商标故事。有一天,我和儿子在杭州有名的新丰小吃店里,吃着小混沌。孩子突然指着勺子上一个符号问我是什么意思。那个符号是一个圆圈圈里,写着一个c,旁边还写着新丰小吃四个字。我不懂,就直接告诉了孩子,妈妈不明白。但是妈妈可以帮你查一下,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还得感谢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可以让我们随时带着一个百科大全,我查了一下,知道了这个符号是商标的缩写,告诉了儿子。然后儿子又继续问我,商标是什么意思,我又百度了商标的意思,解释给孩子听。并且我还和孩子一起讨论,我们平时碰到过哪些商标,孩子就一一举例。那次的小馄饨,让我们掌握了商标的概念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商标。这样的小事情挺多的,虽然这些知识看起来,对于学习没有啥帮助。但是这影响了我的儿子,让他明白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去学会查阅资料。
前段时间他看《米奇妙妙屋》后,问我2是不是表示爱?正当我犹豫不觉,想给出否定答案时,孩子说了一句:“妈妈,你去查一下百度吧,看看2是不是代表爱,如果百度里没有说,可能他们之间就没有关系。”然后我百度了一下,发现2真的就是表示爱,我们经常用520这个数字的谐音,来代表我爱你。在听到这个答案后,孩子脸上泛起了开心的笑容,一方面是他不确定的问题被证实是对的,另一方面,是他发现了网络的最大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很多的知识。

第二个故事,电瓶车为啥不能倒车?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早上带着孩子骑电瓶车上乐高课。在等红灯时,前面的电动三轮车倒车,碰到了我们的电瓶车,我来不及躲闪,车轮前被擦坏了。然后我比较郁闷,就低估:“电动三轮车竟然还有倒车的功能!”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问我一个问题,我们的电瓶车为什么不能倒车?我一下子就被这个问题问住了,我不懂电瓶车的原理啊,只能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个主意,用自行车不能倒车的原理讲,可是我磕磕碰碰地讲了一通后,发现孩子没有反应,我试探地问他听懂了没有。孩子摇头表示听不懂。然后我就想着是否应该结束这个话题,因为很明显,我讲不下去了,不过这不符合我对待孩子问题的态度。忽然我脑袋灵光一闪,遍地都是自行车,我讲不清楚,可以直接做演示了。于是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一个公共自行车旁边,顶着大太阳,直接现场做演示。孩子很兴奋,也非常专心,自行车的轮子转动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孩子满意了,表示自行车为什么不能倒车,他懂了。回家后,我不满足于此,上网又找了一个小视频,给小学生介绍自行车齿轮的原理。刚好那几天的乐高课,每堂课都有齿轮的学习,孩子在搭建中也运用到各种齿轮涡轮等。学习和生活的无缝结合,那几天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三个故事,500米到底有多远?有一段时间,孩子对于距离特别感兴趣,经常问这儿到那儿还有多远啊?并且还会信口开河地说,比如我们家离奶奶家有20公里远(实际上可能只有1公里元)。爸爸开车时,他也会不停地问,跑了有多远啦?在意识到孩子对距离产生兴趣后,我不仅仅停留在回答他的问题。我把家里的皮尺找出来,和他一起玩距离的游戏。我告诉他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并且教他如何用皮尺量距离,比如一起量我们的床有多高,妈妈的腿有多长等等。其实距离的学习,是小学数学里才会学到的知识,我们提前接触,知道如何运用到生活中,比上任何的学前班效果都要好。

二、培养和激发孩子主动提问的习惯,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
前面我提到的都是孩子主动提问,家长配合孩子寻找答案,举一反三的做法。但是也有不少孩子错过了好奇心最高的阶段,没有那么多好奇心了,该怎么办呢?针对这部分孩子,家长就要学会培养和激发他提问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一次培训或会议结束前,主持人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刚才听的是懂非懂的,想提问题,但是不知道怎么提?或者在读完一本书后,让你总结书中的内容,你却发现总结不出来。或者当你听到一个权威人物的发言后,不知道是否该选择相信这个权威?这一系列的现象,原因都是因为,你不会提问。美国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最核心点的就是学会提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够一边提问一边学习,效率会远远高于你被动的接受知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主动提问的习惯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小记者采访。
我们有时候看到电视节目上小记者们侃侃而谈的画面,觉得怎么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厉害,有这么多机会锻炼。其实,不需要到电视上,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做这个。
在家里,小记着采访怎么做呢?确定好被采访的对象,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让孩子准备几个问题进行采访,如果正规点的,家长准备手机摄像,事后帮忙把采访记录整理好。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采访记录让孩子自己整理。
下面是我的孩子采访过的问题:1、你为什么选择当辅导员?2、你每天做辅导员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3、你为什么不开车,只骑电瓶?4、你为什么要带我去做推拿?等等
这个特别适合中班以后的孩子,一直到孩子初中都可以做。
如果平时亲子沟通做的很少的家庭,也可以通过这个小记者采访,把一些真心话说出来。
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你要认真对待采访。我的孩子问我问题时,我回答的都是出自真心的话,包括我内心的挣扎过程,我都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基本上要回答好几分钟时间。
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做小记者熟练了,可以把他带到外面,寻找家庭以外的人员进行采访,锻炼孩子的提问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考验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好处多多。
最后,再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分享内容。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没有学习内动力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举一反三培养和激发孩子主动提问的习惯,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