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笔记7|《九变篇》

2023-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箬笠0

    《九变篇》的“九变”所指,书上有不同的看法。感觉无论是“实指”还是“虚指”,都是体现《孙子兵法》灵活变通的思想。

    一、因地制宜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依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方法。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想想,泓之战中的宋襄公,一次次错过战胜楚军的好时机,是不肯正视当时礼乐崩坏的现实,固守所谓的“仁义”。宋襄公和守株待兔的宋人差不多吧,守着过去的美梦不肯面对现实。

  俗语说:人挪活树挪死。当环境变化,或者改变自己,或者寻求适合自己的地方。能够改变环境的,真不是凡夫俗子一人之力。庖丁解牛中庖丁的刀能够使用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就是不用刀碰触骨头。现实,也许就是硬骨头,锋利的刀刃去砍,日复一日,还是被毁掉。

    因地制宜,才能适者生存。

    不过,也许也可以像老渔夫圣地亚哥那样,你可以消灭他,但不能打败他。

  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与委曲求全,谁知道哪个更幸福呢?当别人讥笑宋襄公时,宋襄公是懊悔,还是问心无愧?谁知道呢?陶渊明独身一人归园田居可能心灵畅快,无拘无碍,可现在有几人愿与陶渊明男耕女织终老田园?

    带着镣铐跳舞是最佳的状态吧?

    二、灵活变通

  不固守,不呆板,灵活变通,大概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吧?

    《(兵)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九变篇》中说:“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虽然我们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是要注意变通与取舍。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要撞墙了,还是要学会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说不定转一下,就可以有新的发现。只要不迷失方向,不迷失目标。孙子说“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从大局从长远衡量,学会变通取舍。

    感觉生活中最明显的家庭影响就有点这意味。有些家长非常厉害,大家不敢惹,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得到好处。自己也许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可是,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未必会饶过父母。从长远看,从孩子发展看,这样的家长未必真的得到了好处。一条正确的路还是很重要的。

    三、塞翁失马

    塞翁的智慧,是他可以看到事情的利与弊吧?《道德经》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蕴含着这样的智慧。孙子在这里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考虑自己的有利条件,也考虑自己的不利条件,可以让自己更清醒,就像有人会在得意时犯错。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还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广着,看到可以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作战篇》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敌人的粮草为我所用,就转化为对我有利的条件。生活中,我们不能从别人哪里抢别人的东西,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能够综合考虑不同条件不同因素,一种联系的思维方式。感觉自己最很缺乏这样的思维方式。总是单纯的看到一个点,不能看到与它相关的因素。

    如在生活中,自己就很难做到平衡利害两方面。虽然知道事情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但真的遇到难解的事情,陷入困境,经受打击,情绪的曲线还是很难不落下来。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