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野史古风依旧中国传统文化

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铲屎官们

2020-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历史也风流

本    文    约1770字

阅    读    需    要

5min

猫到底在什么时候进入人类的生活圈呢?

根据记载,古埃及是最早养猫的地区,大约在五千年前。虽然这时人类开始亲近猫,但直到3500年前,猫才被真正驯化为家猫。

我国养猫的时间较晚一些,但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养猫的记载了。

历朝历代皆有人养猫,而宋代养猫风气大作。在宋代以前,关于猫的诗词画作都很少,宋代之时,文人墨客爱屋及乌,写写画画了许多关于猫的作品。

猫,宋人称之为“天子妃”。它源于一段悲伤逆流成河的往事。

话说武则天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宠爱萧淑妃,被武则天迫害致死。在临死之时许下毒咒:“愿阿武为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刚好武则天属鼠,武则天惊惧。

后人便将这段唐宫故事代入猫的文化内涵中,称其为“天子妃”。

关于猫的名称,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别致的叫法。比如唤为“狸猫”、“狸奴”、“衔蝉”等。

历史车轮滚到赵宋时代,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开放,大众生活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于是要求有更丰富美好的生活内容,满足精神享受。作为宠物的猫,成为人们休闲文化的一项新内容。

跨越等级限制,无论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大都是“铲屎官”。

在宋代,猫可分为“捕鼠之猫”和“不捕之猫”。不难知道,平民百姓家大多是捕鼠之猫,而皇宫贵族豢养的应是不捕之猫。

其中,被称为南宋最有作为的明君——宋孝宗能当皇帝,多亏了狸猫。

话说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人到中年,却无一子。为了大宋未来,决定在宗室中选拔太子。

起初是十人竞争,几个轮回之后,只剩下两人:一胖一瘦,皆符合太子人选的资格。但宋高宗更喜欢胖子,于是瘦子只能回家了。

瘦子还没有走出宫门,宋高宗犹豫了,叫他回来,想再比一轮。就在这时,一只狸猫从他们眼前晃过,那胖子直接一脚踹飞了。这一脚虽然十分彰显了胖子也是非常灵活的,但却让宋高宗非常生气。

于是,瘦子最终胜出,他就是宋朝中兴之主——宋孝宗赵眘(读如甚)。

从这件事情中,狸猫可以随意在宫廷中玩耍,说明皇室盛行养猫,胖子的所作所为遭到谴责,看出人们对猫的珍爱程度。

宫廷之外养猫风气丝毫不输给皇室。

南宋桐江有一官宦世家,养了两只猫,宠爱甚深。它们常日在主人家怀抱里接受爱抚,夜间一同睡觉。

一日,家中进来一老鼠,主人想着自己的两只猫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老鼠逃到了米缸中,主人便把其中一只猫放进去,起初,老鼠看到猫,吓得上蹿下跳,而那猫却一动不动,反被老鼠的惊叫声吓得跳出来。

主人见到,觉得十分好笑。又把另一只猫放入缸中,这只更窝囊,见到老鼠直接蹿出来,还被院中小鸡活活啄死。

可见,过惯了舒服日子的猫是不捉老鼠的,个别猫还被惯得丧失了狩猎本能。

猫之于宋代文人,不仅是老鼠的克星,也是文化的守护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位爱猫人士。在他晚年,被罢官,成为老百姓,自食其力,光景时好时坏,依然会养猫。

有一次,又从朋友家抱来一只猫,激动得陆游忙发朋友圈: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陆游对猫的喜爱之情,尽管十分贫穷,但猫知足尽责,陆游将猫视为朋友,猫也一直陪伴着陆游慢慢变老。

这里有一个乞猫的古老民俗——裹盐。人们想要得到一只猫,不是用钱直接购买,而是用鱼或者盐来换,在东南地区尤其兴盛,广东某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用盐或鱼乞猫的习俗。

黄庭坚,著名的书法家、诗人、铲屎官,就曾用鱼来换猫。

黄庭坚养过一只猫,寿终正寝。屋子没有猫,老鼠猖狂,夜间翻盘弄碗,扰得人难以入眠。

正巧听说邻居家母猫生产,就买了几斤鱼送了过去,乞猫。

还特意写了首诗——《乞猫诗》:

 

衔蝉为猫的别称。起源于唐朝公主饲养的两只贵族猫,一只白而口衔花朵,名衔蝉。

在众多史书典籍中,宋朝总被冠上“弱”之头衔,被当时少数民族欺负到头上了,只能拿钱财求安生。但宋存在了319年,其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人们鲜少提起的。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老百姓,都喜欢养猫,且把猫当成是宠物,这一种闲情逸致也是前面时代少有的。


图片:网络/编辑:五柳女士


感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