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孩子小小就被逼学习,心急的父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2020-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柠檬遇上姜

今天带闺女去超市玩,闺女一如既往上三楼儿童玩具区玩积木。当闺女在认真拼房子的时候,我坐在一旁挑战学习强国的答题。

没多久,有个男孩和他的妈妈也过来了,小男孩很小,大概两岁这样。走到玩具区他想玩积木,但妈妈不让。

妈妈让小男孩坐在玩具区旁边的椅子上等她,然后去旁边的书架拿了一本儿童读物过来给孩子看,让孩子认字。

孩子不情愿,妈妈就吓唬孩子说,不愿意下次就不带出来玩,天天只能在家里。

小男孩没办法,只能听妈妈的话,乖乖坐在妈妈身边,妈妈指着书上的字挨个地问自己的孩子。

孩子估计没有什么心思,一会看着书本一会偷瞄者别的小朋友在玩积木,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妈妈问他话,时答时不答,妈妈一着急就加大了分贝斥责孩子,说刚教的字怎么又记不住了,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念。

孩子一副有气无力地跟着妈妈念,眼镜却飘忽不定的,时而看看身边的人,时而看其他在玩的小朋友,时而偷看妈妈的表情……

教了好一会之后,那位妈妈又开始问儿子书本上的字,当小男孩答出来了两个字(分别是早晨的早,还有土地的地),孩子的妈妈乐得像个小孩似的。

刚好有个熟人过来,看到孩子的妈妈在教孩子识字,连夸孩子好聪明,说那么小就学会认字了。

孩子的妈妈自豪得不行,立即让孩子念几个字给身旁的阿姨听,似乎觉得孩子识字自己特别有面子一样。

直到离开,那个小男孩也没有被允许玩一块积木,被妈妈拖着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看着玩积木的小朋友,眼里充满了羡慕。

看着闺女正玩得起劲,我都不舍得叫她回家,想起刚刚那个小男孩,我心里莫名觉得很不是滋味。

那么小的孩子就被大人逼着识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我觉得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孩子就像一棵树,我们太心急,这棵树也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如果我们强行去改变它成长的节奏,跟揠苗助长没什么区别。

太早逼孩子学习并不能真正达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目标,很多时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

1.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太早让孩子学习,孩子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并没有兴趣,一度被家长逼着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是谁都会反感和抗拒。

学习的兴趣还没培养起来就已被破坏掉了,从孩子整个人生而言,孩子生命早期并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毕竟脑部发育都还没完善,智力被过早过度开发,孩子会活得很吃力。

就像今天的那个小男孩一样,话都还没讲得清楚就要被妈妈逼着识字,还不允许孩子玩,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2.水过鸭背,学习效果并不好。孩子太小,各方面发育都还不够,这个时候让孩子去做超乎他自身能力的事情,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低龄儿童的专注力其实十分有限,当孩子的心思不在书本上你非要强迫他停留在书本上,孩子内心是很崩溃的。

孩子太小,强迫他学习,学习的效果也好不到哪去,往往刚教的字一会就忘记了,等于水过鸭背。

对孩子而言,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一切不过是满足了大人的需求罢了。

3.会削弱孩子学习的信心。孩子太早学习,很难学得好,父母期待太高,孩子现实表现又不如人意,父母难免会说一些打击孩子的话。

时间长了,孩子的学习信心必然会受到影响。好比一件事,你做了无数次还是失败的,心里多少都会受挫。

孩子也一样,父母教了一遍遍自己还没学会,把大人耐心都耗没了,这个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

大人对孩子的信心下降,孩子对自己的信心也跟着下降,对于学习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很小时候学习信心就削弱了,以后大点了学习就更加被动了,得不偿失。

4.大人焦虑孩子崩溃,最终导致两败俱伤,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当大人充满期待地教孩子学习,结果孩子并不能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学得好,大人的焦虑会升级,孩子被批评和逼迫也就越严重,小小的内心迟早会崩溃。

当大人忍无可忍孩子又崩溃痛苦的时候,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既然太早逼孩子学习不利,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1.顺其自然,引导为主。每一个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及学习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节奏,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即可。

记得我闺女三岁多时才开始对识字感兴趣,之前我从来没有提前教过她。

现在的她,依然喜欢识字,平时在家没事自己翻书复习幼儿园的内容,出去逛街一路在认字,遇到不认识的主动叫我教她。

当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成长节奏,很多事情其实开展起来更加顺畅。

孩子识字其实是有个敏感期的,很多育儿专家一致认同说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大约在四到六岁,当然具体的因人而已。

我们不必在孩子还毫无准备毫无兴趣的情况下逼迫孩子去学习,真没这个必要。

2.无意传授,而不是刻意强迫。孩子识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一个比较久的过程,我们不能太心急,太急了反而会乱了步伐。

孩子识字本来不是坏事,但如果教育方式不对,事情就会变得糟糕了。

你想教孩子识字没问题,但不一定那么严肃正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教给孩子即可,比如一起去超市,看到标签有字,随口告诉孩子即可。

这种有意无意的教育方式,孩子学起来毫无压力,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不仅过程让人愉快,结果也比较让人满意。

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不能丢,否则再怎么逼迫孩子也一样学不好。

与其早早逼迫孩子学习知识,不如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