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这段时间在静静地等待二宝出来,在家也闲,捡起之前未读完或未认真读完的书,继续补课吧。
4月5日,在家读了《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这本书说了一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技巧。读书之前,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合格的父母,尽量地为孩子着想,为孩子付出。包子大姐姐三岁了,最近却表现出了叛逆,甚至敢和我顶嘴了,。好吧,我确实需要在书里寻找答案了。
书里讲到有些行为是父母能接受的,有的行为是父母不能接受的。有的行为是父母的原因,那么就应该多多干预沟通(对抗式);有的行为要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要他自己来解决,父母多倾听就行,过多地干预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倾听式)。
我们和孩子都是普通的凡人,没有谁生来就知道怎样做父母,我们需要学习。当然,我们和孩子都是平等的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但却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我们一样希望受到尊重,渴望平等。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在孩子成长的时候,自己也成长了。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呢?很多时候我们形式上是在听,实质上却在听的同时组织语言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孩子没有得到“同情”,可能仅仅是需要一个抚摸,一个拥抱,或者是沉默在原地认真的听他发泄,如果孩子没有获得接受性语言,久而久之,他也不会对你敞开心扉啦。相反,如果我们认真的听,感受到他的渴望,渴望一句鼓励、同情、赞美,那么,他下次还会把心里话告诉你。父母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说教给孩子,平时的判断、警示、评价、说教、命令过多,孩子怎么敢和你成为朋友呢?何况,你讲给孩子的道理,你自己做到了么?身教大于言传哦。无论怎样,让孩子继续讲下去,才是双方沟通的必要条件,合适的引导,慢慢的体会吧。
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父母的要求呢?当然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也不是直接拒绝,往往这些方式都是用“你……”开头的,比如,你应该收好玩具,你不应该把玩具乱丢。切!孩子才不听呢。要多用“我……”开头的语言,表达某个行为给父母带来的感受和影响,让孩子切实体会到行为的对错。比如“我和你爸爸费了半天的功夫才把玩具整理好,这样太累了,下次玩完玩具可要记得把玩具收回原处哦……”
亲子关系“没有输家”,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以共赢为结果的。孩子有权利参与到对他有影响的决策中去的,而且他亲自参与决策会比父母私自给他定规矩可能获得的效果更好,能和孩子在讨论中触及更真实的问题所在,把孩子当成年人对待,让他消除对权利的对抗需求,让更多的爱代替敌意。
粗略地看完整本书,里面大致讲的就是要将孩子看成平等的个体,要用合适的方法与其沟通,合格的父母要学习的还很多,不合格的父母还会被孩子“炒鱿鱼”。作为孩子的榜样,我们要注重身教,孩子是按你做的去做,而不是按你说的去做。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行为,才能以最大的包容心去接受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健康成长。还有,婚姻关系才是父母要经营的首要关系,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塑造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