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背后有股力量:我相信!我能行!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启辉教书匠

      下表右侧最后一行赫然写着“学生的自我概念”,其效应量为0.47。虽然它位居右侧“教学的深层因素”一列的最后一名,但是和左侧“教学的表层因素”比的话,居然能排在第五。如果将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比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与其在教学形式上改革来改革去,还不如在深层因素上下功夫来得更有效果。当然,有综合效应更好!

      今天我们还是说说“学生的自我概念”吧!既然它有效应,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那它究竟是什么?在我的新作《学习好其实并不难》中也花了不少篇幅去诠释它。自我概念说白了就是关于“我是怎样一个人?”所蕴含的认知、情绪和动力。比方说,一个人不算太胖,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她形成了一个自我认知“我很胖!”。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胖”,她变得心情低落、自怨自艾。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社交退缩、敏感自卑。这一切都源于一个自我概念“我很胖!”。在学业上,有些同学也会形成一些自我概念“我很笨!”“我数学学不好!”,有了这些概念,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作茧自缚,难以破茧成蝶。

      为什么不少孩子会形成一些消极的自我概念?一个新生儿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是在后天的成长中慢慢形成的。有一句经典的表达是“孩子从妈妈眼里看到了自己!”。为什么小孩儿都那么可爱,除了生理上孩子长得可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的孩子能得到妈妈无条件的接纳,怎么看怎么喜欢。因为有这份爱的滋养,孩子才焕发出可爱来。如果一个小生命,出生时就不被欢迎和期待,出生后被父母嫌恶、贬低、拒绝,孩子就会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可爱!

      表现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爱比较,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收获积极的自我概念。最可怕的结果是收获“习得性无助”,一旦孩子放弃学习上的尝试和努力,“哀莫大于心死!”。所以,我在咨询上也是最担心这种孩子,那一定是经受了太多的精神虐待!

      当然,滋养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不是盲目夸奖、过度自恋,那样的孩子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只不过是物极必反而已!

      欣赏、肯定、鼓励和边界感是塑造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必备。欣赏是孩子行为带给你惊喜,你能由衷表达欣赏!肯定是孩子行为达到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或略高一点,你不忘给予一句肯定。最难做到的是,孩子的尝试和努力失败了,我们做父母的依然能给予鼓励,而不是贬低和苛责!边界感是既有是非、善恶和美丑,也有承担自己应有责任的担当(父母不能越厨代庖,剥夺孩子的成长)。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