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家的教育经
最近做了一段时间的家教,给朋友帮忙,帮她儿子补习数学。孩子很努力,也很上进,认真听我讲课,积极回应,一心想把自己的数学补上去,让自己多点信心,让妈妈欣慰开心一些。无奈,期中考试下来,还是没考及格。
我翻看卷子上几天前讲过的题,挂着红红的“0”分,些许无可奈何和挫败感。朋友气的不说话,儿子一脸“你要求的我都做了,考这样也不是我想要的。”
等孩子去上学后,朋友愤愤地说:“学成啥样就啥样吧,我不管他了。辅导班大班小班都上过了,一对一家教也请了,纠错本监督他整理了,题海战术也试过了,一点点进步都没有,我还能想什么办法去帮他?随他自己来吧,以后成啥样也赖不着我。”
我笑着安慰她,让孩子慢慢来吧,发现他的长处,尽力给他培养一项特长。所谓“一技在手,吃饭不愁”。朋友眼睛发亮,说:“对啊,说啥都是气话,哪能真的放弃他?”
我想我们姐弟三个上学的时候,几乎没有在学习上让爸妈操过心。尽管不是拔尖的优等生或者学霸,但也是平平稳稳地保持着成绩不后退。爸妈也从不问我们需不需要请家教,要不要上辅导班,就那么“放养”着。等到我们三个人相继考上大学,我们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村里人人羡慕又钦佩,爸妈也是无比风光自豪。
早有很多家长跑来向我爸妈取经,怎么教育孩子?我爸妈说:“没有方法啊,孩子们自己愿意学,我们负责让他们好好上学就行,他们的课程越来越难,我们也辅导不了,全靠孩子们自己了。”
当时我的姑姑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外辅导班、家教、大道理小道理和各种事例轮番上演,表弟乖乖的配合着父母的一个又一个要求,对于那些早已听过无数遍的冗长的大小道理,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听,转身,自己该怎样还是怎样,成绩和座位同步,稳步保持在最后一位。
姑姑近乎疯狂,走到哪里,听到谁家孩子学习起来怎样刻苦,成绩怎样好,就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现场进行对比:“你听听***,知道自己学习的,你呢?我们推着你你都不往前走!”表弟也索性就此赖皮,装没听到,借口有事出去了。姑姑气的暴跳如雷,却也无可奈何。
终于在高三结束后,因为表弟爱吃爱玩爱厨艺,将他送进了一所高职技校,学习厨师去了。姑姑自此解放了表弟也解放了自己,开始平心静气的接受孩子的一切。只是偶尔看到挂着红圈圈的试卷后,心痛一下,继而感叹: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教育出来了,未来的路,就需要他自己走了。
有一次和我妈去曾经的邻居家坐坐,邻居的儿子是我小学时候的校友,他比我低一年级。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差,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家里接受父母的棍棒教育。他被越打越叛逆,后来在初中上了没几天后,自己选择了辍学,出去打工了。现在他和妻子在自家种菜,每天早上四点把新鲜蔬菜运到市里,批发或零售。特别辛苦,但因为他能吃苦,收入一直不错,给自己的下一代创造了优越的教育条件。
他满脸羡慕的对着我说:“上了大学多好啊,以后就不像我们这么辛苦了。”我环视他宽敞又欧式的二层小楼,再看看他给他五岁的孩子买的雅马哈钢琴低调的放在角落里,也挺羡慕他的:“你这也不错啊,我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其实也并不舒服到哪里去。”他笑一笑,说:“还是有不一样的。”
我们这几家人,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培养出了不同职业的孩子。事物就是这么的没有标准,这里面没有完全对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错误的教育。
我们的父母,只有普通的教育方法,甚至没有方法。父母对我们最本质的期望,只是希望我们独立生活以后,进可在职场呼风唤雨,退可归家快乐生活,不被琐碎的生活压倒我们。而我们对于父母,则尽全力去做到就好,对于那些过高期望,我们虽无力做到,但还时会用全心和全力去爱他们。
我们接受了普通教育,但并不影响我们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我们走着不同的路,也会面对不同的挫折,还会一次又一次的跨过去。我们对于生活的心,是一样的,那就是活出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