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与我何干?
文|步泱
在江歌案成为热点话题的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都是对刘鑫的谴责,各平台的作者,各文章评论区的读者,都恨不得用道德的枷锁将刘鑫打进十八层地狱并永世不得翻身。
开庭后,又看到很多批判江妈妈、骂江妈妈的文章,有因为江妈妈签名请愿判陈世峰死刑的,也有因为江妈妈和刘鑫之间的纠葛的,更有讽刺江妈妈因江歌案而成网红的。
人间百态,尽显其中。
-1-
【2017年12月20日下午两点,陈世峰在日本东京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据说在日本算是很重的量刑了。
12月20日下午两点的时候,仅凤凰直播网就有超过50万网民在线观看直播等候宣判结果。
评论区里,更多的人对陈世峰20年的量刑表示大大的失望。他们恨不得自己坐上法官的审判席上直接宣判陈世峰的死刑。
一件刑事案件,因为有太多的离经背道,引起全国轰然。我一直很“冷血”地在看这件事,直到宣判当天的下午忍不住打开凤凰直播网,我才问自己:“江歌案,与我何干?”
上一次运用对系统的认知去表达了对江歌案的观点,现在再写一次,就算不站在系统的角度去看,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还是没办法让自己站到案件牵涉的江、刘、陈三方的其中一方。
因为我很清楚,我只是一个观众,哪怕我很理解江妈妈失去唯一女儿的痛楚,我也很鄙视刘鑫及其父母对江妈妈的不担当行为,我更鄙视夺走江歌生命的陈世峰恶劣、残忍行为,但我还是没有办法像那450万为江妈妈签名的支持者一样完全地站在她那一边。
是的,我就是像看电影一样,由始至终站在一个局外者的位置,看着中国网民的道德批判和日本法律的最后宣判,想象着江妈妈的失望和悲伤,同情着江歌的不幸遭遇,也同情着刘鑫的懦弱和不担当,我甚至也同情陈世峰残缺的人格葬送了他的一生。
三个留学生,可以说智商都不会很低的吧,但是,情商呢?
-2-
江歌,一个拯救者的角色,一件完全与她无关的事情,结果她却为之付出生命代价。可见,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生活在一个界限不清晰的环境里的,她对自己和对别人的界限都不清晰。
截自网络当她得知刘鑫暂时借住在店员某某家里,主动邀请刘鑫与她合住,在异国他乡互相照顾,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主动请缨去跟陈要回刘的手机,并与陈大吵了一架,这是对他人的一种越界。再好的闺蜜,也没有权利介入到别人的关系中,哪怕是父母的介入,也是一种越界行为。
但江歌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越界行为,却自以为是所谓的仗义,并且以为自己的仗义可以拯救刘鑫。
在案发前夕,刘鑫多次表示“我害怕”,说明刘鑫感知到了危险,连跟江歌通话的江妈妈都感知到危险,提醒江歌“小心他打你”,但江歌却对这份危险没有丝毫的觉知,除了安慰妈妈“日本很安全,谁先动手抓谁”,更在刘鑫微信告知她陈在门外按门铃的时候说“不要开门,我回家”,大有一种“有我在不要怕”的气势。
没有界限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没有界限的仗义,也不是真正的仗义。
江歌如果没有拯救者情结,她就不会主动卷入刘鑫和陈世峰的纠缠中,也就不会无辜送命。
那江歌的拯救者情结来自哪里?来自她的家庭,来自她和单亲妈妈相依为命的二十多年里,表面是妈妈的女儿,实质是妈妈的“配偶”的潜意识。
她没有学会尊重别人的命运,对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女孩来说,她也不知道,刘鑫和陈世峰的感情纠葛,外人是无法分清对错的。
-3-
刘鑫,从报道中公开的供述笔录和微信信息来看,她在案发前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就一个很依赖人的小女子行为。感知到陈的危险,有江歌勇猛地冲在前面“保护”她,她躲在江歌的后面寻求安全感,这不是一个女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吗?
截自网络从日本华侨李虹对刘鑫的评价来看,刘鑫的所有行为跟她的为人是匹配的,她就是这样的人的。
截自网络从这些证词来看,我相信刘鑫当时的反应就是这样的,因为那一声急促的“啊”让她感到害怕,结合她之前已经感知到的危险,极度的害怕让她进入了一个意识不清的混沌状态,不知所措,再加上本身自私的本质,所以,门外的闺蜜正在惨遭毒手,她在玄关处坐了30多分钟。我更愿意相信,当时的她是没有勇气开门去面对门外的那份危险,而不是故意不开门。
而舆论对她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难道是想通过舆论让一个本性如此的刘鑫变成大众理想中的刘鑫?
因为刘鑫没有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在受到江歌以命相护的恩惠后,对江歌的妈妈感恩戴德,常伴左右,所以我们要诛讨她,我们要把她打进道德的十八层地狱?
不把刘鑫打进十八层地狱,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就会被突破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向刘鑫吐唾沫,对刘鑫的诛讨比对杀人罪犯陈世峰更甚。
诛讨刘鑫的人在焦虑什么呢?他们的拯救者心态,是想要拯救谁呢?
他们觉得如果不诛讨刘鑫,这个社会的道德就完了。他们都认为,在拯救社会道德这件事上,诛讨刘鑫的人才有贡献,他们才是善良的、正义的。
而像我这样,因为“看见”而萌生同情的人,至少会被看成是一个异类吧。
但愿最终我们都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除了能拯救自己,谁也拯救不了。
-4-
若是再萌生出同情陈世峰,就更加被当作是奇葩或故意炒作来对待了吧。
但是,作为一个局外者,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陈世峰被自己残缺的人格毁掉一生的遗憾。
从他的老师和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但从他和刘鑫的微信记录来看,“我要不顾一切再次得到你”“如果你和他交往,我什么都能做得出来”,可否这样分析:对陈世峰来说,他喜欢的东西他得不到,宁愿毁了也不能让别人得到。所以,当刘鑫告诉他已经有了喜欢的人的时候,他着急了,用恐吓的方式无法让刘鑫“回心转意”,那就杀了她也不能让她跟那个人交往?
截自网络是什么让陈世峰宁愿杀了刘鑫也不让她跟那个人交往?是性的吸引?还是如陈世峰自己说的“在处理关系的做法有问题”?
男女关系中,无论分分合合,性的因素是最难以说清,也最难以对外界启齿的,甚至有时候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性的因素起到的作用。
真相只有陈世峰自己清楚,尽管他打算让真相烂在他的肚子里,尽管20年的有期徒刑对别人来说不足以抵江歌的命,但我相信,陈世峰这辈子都将被笼罩在杀害江歌这个阴影里,即使活着,也没有明天。
-5-
这件命案无论是对江歌、刘鑫、陈世峰都是一个悲剧。
背井离乡,本来是为了追求梦想,为明天而打拼。但却因为一段本该成为过去的感情的纠缠,无辜的人被夺走了生命,纠缠事件的当事人虽然活着,若没有心理支援,也必定生不如死。
话又说回来,江歌案,与我何干?
表面上看,江歌案是三个年轻人上演的一出悲剧,但这只是一个“果”,而“因”在哪里?
透过案件去看三个当事人背后的家庭,不难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就在他们各自成长的家庭里。
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江歌,跟妈妈的关系非常好,性格也很开朗,心地善良,似乎父亲由始至终的缺席对她的成长一点影响都没有。
而她的拯救者情结,恰恰就是因为父亲的缺席而成长起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要拯救父母的意愿,无论这个意愿是否被看见。
江歌长期看着妈妈一个人辛苦养家,她的潜意识里有拯救妈妈的意愿,再加上在现实生活中,江歌取代了“妈妈的配偶”的位置,所以江歌“像个大叔一样很能照顾人”,因此她成了刘鑫的“三叔”。
刘鑫的家庭,不用多说,从案发后刘鑫的父母对江歌妈妈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这样的父母,也只能养出这样的孩子。
陈世峰的家庭,虽然披露的不多,但从陈世峰的老师和同学的描述中,大致可以看到,陈世峰的人格缺陷,多少与原生家庭脱不了关系。
作为父母,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我们太注重孩子的学习了,以至于我们常常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
智商可以通过学习技能的训练来提升,但情商的培养,真的只能靠父母。
若说江歌案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就是作为一位母亲,透过这个案件,我更加清楚,养育好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我也更加清晰,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该怎么做。
这是别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我们除了用来警醒自己,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命运。除了看见,就只剩下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