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专题——国庆特刊

过年是长辈的狂欢

2017-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狂浪袭

1

前一阵,被BBC拍的中国春节的记录片刷屏了。两位憨态可掬的大爷来中国玩了一圈,为记录片的拍摄增添许多温和搞怪的气氛。再加上外界一直对中国节日的印象都是热闹非凡,看了不由得让人向往起来。

可是,真正的过年是什么样子的?

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过年只不过是长辈的狂欢。

在单位,随便问问几个同事,提起过年,都说:没意思,好烦。

我们并不是不喜欢大团圆,央视上天天轮播着一家人团圆的广告,谁看了都会开心。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的,只是被胁迫的团圆、被逼问被指点的压力。

被问的频率最高的top3问题就是:工资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

还有一些杀伤力很大的问题:你学什么专业的啊?学出来能干啥?

甚至有直接下结论的:你这个专业,我看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吧。

彩虹市内合唱团的那首《春节自救指南》火了,里面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就应该毕业一个月就任总裁、闪电相亲立马结婚生小孩最好是龙凤胎!”

似乎只有这样,亲戚们才在你身上挑不出毛病来。

各大公号也不甘示弱。纷纷发文。有教如何巧妙应付长辈催婚的,有教如何应付催回国催换工作的。甚至还有微课推出过年如课程:

还有大大玩了一把反讽的,例如papi酱。

似乎年轻人接近年关,都开启了一集戒备状态。

大家关注的热点都不在团圆、节日。而在于——如何让我清清静静地过个好年。


2

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喜欢过年,曾经我们也有过拿压岁钱、穿新衣服、带着鞭炮疯跑的时候。

但是后来,这群兴高采烈的孩子齐刷刷的就消失了。

因为他们开始体会到,过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冗长而无聊。

拜年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在半大不小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出一点点开心。

他们都是一天数小时的蜷缩在沙发上。大人在一旁喝酒打牌吸烟,孩子哪都不能去,也什么都做不了。

还要随时被长辈叫去敬酒端茶,说嘴甜的话。

为什么在中国,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长辈待在一起。主要是因为长辈主控全场,而且丝毫不会考虑到孩子是否过得开心。

往往孩子吃一顿年饭以后就没事可做了,去拽拽家长的衣袖问什么时候能走,反而会遭到家长的白眼。

随着时间往上,进入工作阶段,就更加不喜过年。

本来一年的假期也没多少,积蓄也没有多少。一到过年各种礼品和包红包就花掉了所有的年终奖。

本来想好好休息一下的年轻人,还要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又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在沙发自顾自的无聊,又不能像长辈那样把控大局。往往是要毕恭毕敬陪在酒桌旁边,陪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闻着他们的二手烟,听着他们讲当年的辉煌,还要点头哈腰的接受长辈的训诫。

而长辈口中所谓的“听一句胜过读十年书”的“人生哲理”,十句里面有八句,都是对年轻人丝毫没有帮助的、对私人生活的横加干涉。

3

中国人之间普遍缺乏界限感。

这是一句当下很流行的话。

为什么我能允许你来我家里大放厥词?

因为你是我的亲戚。

为什么你明明干涉我生活到令人反感的地步,我还得面带微笑?

也因为你是我的亲戚。

因为我要讲礼貌。

因为我要顾全一大桌子人的面子,所以宁可让自己没有面子。

有时,二十大几的年轻人还得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在座最权威的长辈磕头。然后在烟雾缭绕中,所有的长辈都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

除此之外,还有最讨厌的劝酒:

——大过年的,怎么能不喝一杯?

——开车怎么了,车放下!

——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你应该给你在座的所有人敬一杯,你陪着。

为什么要逼人喝酒,你爱喝不代表别人爱喝。

长辈,尤其是男性长辈,一边喝酒一边吸烟,一边命令厨房里的女性快点上菜,一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会命晚辈来敬酒,一会呵斥年轻人不懂规矩、酒快完了为什么还不上。一会训斥一下青少年们不要光知道玩手机。团圆的氛围早已被冲淡,有的只是酒气冲天和能掀翻房顶的呼喊声。

而在厨房里忙活一天的女人,明明很累,但为了对得起贤惠名号、保证大家的团圆,只能擦把汗,撸起袖子再干。

好不容易酒过三巡了,长辈又差遣晚辈们送这个送那个。刚才被逼着喝得面红耳赤的就不用去送了。没喝酒的你就多开两趟车吧。

隔天,长辈就会交代晚辈说该去给谁拜年,该拿什么东西,每个东西都必须是双份。数数对方有几个孩子,红包赶紧包好了,哪怕有的孩子你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大舅二舅、大姨二姨、大姑二姑吗?

不行!还有你老舅,你几叔。对!还有那些个德高望重的领导、前辈,一定要去!

能不能少去几个?

不行!都是为了你好,怎么能丢了该有的礼数呢?

过一个年,年轻人早已心如死灰。

看着假期就这么一天天减少,有时候觉得还不如独处。

只能盼着什么时候媳妇熬成婆,自己也成了长辈,就可以想去哪里过年就去哪里过年,阳光、沙滩,等着我吧。

并暗自决定,那时候,自己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后代苦苦相逼。


4

想到国外与过年等同的圣诞节,大家围坐在圣诞树下,一脸盼望地看着孩子拆开礼物,欣喜若狂的表情。

他们是以人为主体。而中国的过年却是以习俗、礼数为主体。

也不难怪BBC拍的纪录片会引起国人的向往,对于生活中相对界限比较分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自由的外国人来说,热热闹闹一把并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对平时就被各种家庭关系牵绊的国人,过年无疑更是一次心灵、身体、财力、时间上的剥削。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分析“为什么中国年轻人喜欢过洋节”时说到,因为这些情人节、平安夜普遍成了中国年轻人自我放松、为自己而过的节日,而中国传统节日,年轻人总是被压抑。所以喜欢过洋节并不能说是崇洋媚外,只是一种追求自主追求自由的心态。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和长辈在一起。他们只是希望团圆能单纯一些。少一些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的场景。

生活不易,如今的年轻人背负的东西太多。而长辈已经度过了人生大部分艰难。无须再给年轻人施加压力。

过年本应是幸福团圆的日子,而不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别人、迎合习俗。

和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靠的是平日里的维系,而不是几天赶集搬的相处。

虽然年轻人抵触过年的段子很多,但是我们终究还是带着一腔善良回来了,选择了团圆。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想看到父母亲人真心的笑容、想感受家庭的温馨。哪怕同时要承担一些痛苦,不是吗?

让过年单纯一些把,不要再让长辈们一味狂欢,把晚辈们压得透不过气。

                                                                                 ==END==

                                                                                    说文解字,

                                                                                    拆人论事,

                                                                                    狂言狂语,

                                                                                    如浪之奔。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公号二维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