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阅来阅好』100天读书营

D040+3组丰冰儿+《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2人  丰冰儿

2019年7月19日,星期五,今天我阅读了《被讨厌的勇气》第123~160页的内容。

今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向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
例如,父母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这正是“评价”的想法。
不要这样,而应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我们一直觉得只有自己做了什么,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好像特别害怕自己碌碌无为,这是否就是我们焦虑的原因呢?如果自己一生没做出什么成就,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也因此害怕自己的孩子同样的庸庸碌碌,于是又把这种焦虑传给了孩子,希望孩子能做出什么,找到某种意义,体现某种价值。如果孩子也和自己一样,再把自己的焦虑传给他的孩子,越焦虑,越想做什么;越做什么,越焦虑。所以不是因为不做什么才焦虑,而是因为在源头上的认知错了。

其实我们一直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同时也是用“行为”标准来看待自己。自己“没做什么”就没有价值。

书中的青年问哲人,像他祖父那样卧病在床,连儿孙都不认识,只能依靠他人照顾才能活下去。这种情况祖父活着的价值。

哲人说,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

比如,病危状态的母亲,危在旦夕的你,尽管什么都做不了,仅仅还活着,还有生命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对家人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