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呼啸而来

2024-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侯晓健

近日雨疏风骤,希望小伙伴皆自稳如泰山、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从风云诡谲里看云卷云舒,自雷霆万钧中听正雅梵音,窗外水陆道场,扰不了小楼里的书香。温馨提示:2月见底,该清的帐还是要清滴。

——2月28日写在读书写字会群里。

感谢读书写字会,终于让我把《未来呼啸而来》看完了。去年3月跑步的时候,会听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早晨有个读书节目,断断续续听了几节,觉得有趣,便把《未来呼啸而来》买了回来。想想自己好像一直喜欢这种“预见未来”或者“上帝视角”的书,高中的时候痴迷《科幻世界》,大课间总是溜达到学校报亭看看有没有新杂志,拿到新《科幻世界》后,先读不太喜欢的栏目,把封面文章和名家名篇留到最后读,生怕读完就没了。

未来呼啸而来

其实想想预言类的段子看过不少,很多也没有实现,比如:1996年克隆出来绵羊多莉的时候,就有很多科学家预言2020年将会出现真正的复制人类,甚至可以克隆一个复制品代替自己去上班;2010年的时候,美国NASA宇航员预测,2020年他们已经登上了火星;16世纪著名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说过,人类在2020年时,寿命将会达到了200岁,毕竟医学的进步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0年前许多预言家都认为,在2020年左右,飞行汽车将会成为了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极大缓解大城市的交通堵塞。现在是2024年了,我们还是跟自己的本体一起坐在地球上的办公室里,或者堵在回家路上,而且我们身边也没有一个道光四年出生的人。

本月,深圳已经有公司在测试

即便这样,科技从未停止过向前的脚步,一直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推动着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我们身处其中,每日耳鬓厮磨并不觉得什么,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一个在监狱里服刑15年的人,今天出来,他一定还想在路边找个公用电话,一定还用纸币付款买水,一定无法想象智能手机已经一次又一次迭代了我们的生活方式。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次年谷歌与HTC推出了G1,17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因智能手机而大不同。我们都是亲眼见证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倒下的一代,我们看着两个山一样的巨人在我们身边轰然倒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最有趣的是干掉2家手机企业的不是另一家手机企业,而是电脑企业;钱包、导航、相机、公交卡、驾照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手机干掉,这也是我没想到的,所以当听到《未来呼啸而来》的时候,我决定买来看看,看能否问他借一双慧眼,让我也往后看个5年、10年的。

这本书初读起来没有什么嚼劲,开篇就是几个前沿技术的堆砌,跟营销号上写的都差不多,飞行汽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看起了比较零散也不震撼,这兴许可以作为我几次都没坚持读完的借口。春节假期的时候,又把这个书翻了出来,想逼着自己读完,原因很简单:一本定价89.9、半价买的、写未来的书,2021年出版,如果到2024年还没读完,眼见着就要过期了。幸亏有了读书写字会,带着点压力,连看带听给弄完了,其实坚持下来,发现这个作者还是有点东西的。

整本书有个理论基础,是20世纪90年代发明家雷·库兹韦尔提出的:一旦技术变得数字化,就是可以用0和1表示,它就能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呈指数级发展。这里我们先复习一下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将提高一倍。60年来,信息化的发展一直遵从着摩尔定律,但今天,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出现了,简单说,就是我们用电脑来设计更新的电脑,用AI来制造更高级的AI,所以未来的到来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戈登·摩尔(929年1月3日-2023年3月24日,英特尔创始人之一)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正在飞速发展的指数型技术有: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这些指数型技术的融合带给我们7大加速力量:节省更多的时间、得到更多资金、更多非货币化、更多天才、富足的通信、全新商业模式、更长的寿命,它们将推动零售业、广告业、娱乐业、教育业、医疗保险业、长寿业、商业、食品业在未来发生巨大变革。

推书不剧透。找一两个印象比较深的桥段跟大家分享一下。回到开头,诺基亚的倒闭,不是因为手机不好,而是因为市场变了,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手机市场一下子变成了电脑市场,在电脑市场里,苹果公司是专家,诺基亚一下子成了外行,被踢出局、倒闭破产也没啥意外。这一切,目前正在零售行业重演。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饶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步入晚年,当我们拥有了一生中最多的知识、最敏锐的技能和最丰富的人际关系的时候,衰老和死亡却把我们踢出了局。看得让人挺心酸,人类这种生物就是很悲催,DNA里的遗传信息是有限的,也就是高鼻梁、双眼皮儿之类的,上一代的知识技能、人脉关系通通写不进去,出生之后都得从零学习。是不是有一天,知识可以写进DNA的时候,人的智能也会指数型增长?

以上构想来自刘慈欣《乡村教师》

说说整体感受吧,读完这个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时代正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而我可能还没搭上车。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从来不会跟你打招呼。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惶恐,如果我们没有站在时代的潮头,那站在某一领域的最前沿了吗?如果没站在某一领域的前沿,那站在某一地域的某一领域的前沿了吗?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时代如此美好,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身心的拥抱。人到中年,拒绝内耗、想好就干,不颓废、不浪费,把散碎的时间捧起来用,向今日无愧,向余生无悔。永远保持好奇心、宽容心和知足心,做一个宽广、温暖、宁静、坚韧的人;做一个有能力、有活力、有定力、有财力的人。

最后,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句,与君共勉: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