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

2017-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纾凝

(本文2380字,阅读时间为4分钟)



墨梵喜欢的流行音乐,就好像是街上的爆款服饰,一波接一波变幻着风格。这些年,这厮追过许巍、汪峰、斯威夫特.泰勒……每每恋上一个歌星便是吃饭、洗澡、上厕所,全天候的播放,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声,常常弄得我们几近疯掉。

而对我而言,某一首歌总是与我的特定的一段经历相连。2012年夏天,我和14岁上初二的墨梵去了西藏,那时的儿子刚刚把对许巍的疯狂痴迷转向了某摇滚巨星。在T27列车,过了当雄站,快到拉萨了,墨梵把耳机塞到我的耳朵里,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妈妈,我知道你一定会喜欢这首歌。

我听了一遍,果然被瞬间击中秒杀。“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

那旋律、那歌词,分分钟捶打在我的心上。这首歌我整整听了4个多月,这首歌成为我那段生命的背景音乐。这首歌伴我从拉萨走到了日喀则,从日喀则走到了林芝,伴随我对纳木错和羊卓雍错的朝拜。甚至在8000米的高空,我被玄窗外如同梦一般的湛蓝天空下的千山万壑惊到目瞪口呆,我的耳畔依然唱响着那些疑问“……我该如何存在?……”

回家后,我看了老电影《西藏往事》、《红河谷》、《可可西里》、《转山》、《冈拉梅朵》。我阅读了《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相约星期二》、《西藏生死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灵魂的台阶》、《超越地平线》...…我看了我能找到的一切关于西藏、关于生死的书籍和电影,我变得有些神经质。

同时,从8月17日,从西藏返回后,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我几乎从不看电视,忙完了家务,便脱衣上床,听着我永远都搞不定的英语听力,看着我永远都看不懂的德鲁克的英语原版书,我和英语叫上了板。果然,不出半个小时,不知是累得昏过去了,还是被跳动的字母晃晕了,总之我是睡着了。从西藏回来后,我忙完家务,便端坐在沙发上,锁定西藏台,一切关于西藏的,不管是宗教、人文、风土人情、时政新闻、自然风光……分分秒秒我都不愿意错过,那时候,我知道西藏的每个地区的名称,我知道每天西藏的天气情况,我知道西藏发生的每一件时政。像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坠入爱河的病人,我如痴如醉,失魂落魄、神魂颠倒、意乱情迷……

2012年末的一个晚上,我一如既往地端坐在沙发上,依然将电视调到西藏台,两眼放光地看着巨大的电视屏幕。墨梵叫我,我听不到,先生走来走去,我看不到。先生对墨梵说:墨梵,别总没完没了地叫妈妈了,你难道看不出来吗,家里的这个妈妈只是一个躯壳而已,你妈妈的身体回来了,她的魂留在了西藏……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像是一个怀揣着无人能解的生命密码的信使,误入了神的国度。我流连迷失在那个信仰的国度里太久太久。而我只是一个圣地的过客,一个过于认真投入的朝圣者,不是吗?此地当下,才是我的今生。我怎能迷失在我的前生和来世里呢?



我决定和自己的状态告别。是的,那个在列车上通宵失眠的夜晚,我枯坐在车窗边的椅子上,看着窗外漆黑的暗夜,听着列车开动的隆隆声和时断时续的陌生人的梦呓。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连串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儿?看看我的周围,画面有点玄幻荒谬:满车的人都进入了梦乡,我却像一个幽灵一般,两眼如炬、呼吸深重,头脑越来越清醒。我就这么坐了整整一夜,任思绪在四方虚空神游、任思绪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梭。恍惚间,太阳从地平线上一点一点升起,当黎明的晨光照亮亘古不变的雪域高原时,可可西里无人区飞奔的藏羚羊、亘古不变的静谧的圣湖、安静虔诚、乐天知命的牧人,一幕幕宛如梦境般画面的映入我的眼帘,那么熟悉、那么温暖。我知道我那休眠了太长时间的生命,开始苏醒过来了。

我暗暗地对自己发誓:我要尽快离开那个别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实际上却是常年污染的办公区,我要让以后我的每一口呼吸都不再混杂污染和雾霾;我要让今后的每一天生活都过得极简质朴而真实不虚,我要从对一切虚妄的物质名利的执着中挣脱出来;我要从即刻开始马上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再去算计财务上得失利弊……

在那首旋律的陪伴下,我将自己那些支离破碎记忆、现实和梦想碎片,拼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那里有我在心里蠢蠢欲动、狂想过多年的存在方式。虽然,那幅拼图中尚有几片尚未填满,但我已经全然知道它可能的模样,我不准备去外面寻找它们了,我打定主意要我的画笔将它们一一描绘出来,拼接起来。

有人说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就是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知道,我的人生旅程已接近半程,再也不愿也不能将时间消耗在“不得不”的人和事上了,从今往后,我的生活中不再有观众、如果有,每个观众我都将精心挑选。

我原本就生长着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我要飞翔、自由地飞翔,在天地之间。那才是我本来的存在方式。

……

四年后隆冬,我靠在阳台的躺椅上,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我的全身,如同覆盖着一床隐形的薄被。我的周围,百多盆的性感多汁、风姿绰约的多肉,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它们不急不躁、从容不迫地生长着。我怀里抱着儿子送我的徐家树著的《那时,西藏》,我想到了那个彻悟的夜晚,想到了我的拼图即将完成,耳畔又响起来那首熟悉的旋律……

附:汪峰的《存在》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