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摸底测试,解锁多元世界生存技能
十多年前毕业求职时,招聘启事上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是:性格开朗。
每当看到这句话,我都会默默地把递出的简历收回来。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开朗这件事和我无缘,所以打心底里认为能竞争上岗的也不是我。
十几年后,我对于自己是否内向产生了怀疑。经过社会的历练,我似乎不畏惧与陌生人交谈,参加外部会议,联系客户,联络供应商,从来没有什么障碍。相反,有时候我会给人咄咄逼人的压迫感,这是怎么回事?
阅读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浏览几本心理学书籍之后,我的疑惑解开了。在众多书目中,《性格拼图》相较其他专业书籍,它更通俗易懂。
性格与人格的换名游戏
德语Persönlichkeits,翻译过来就是人格。作者西尔维亚,专注于人格类型的研究,她的新作《性格拼图》聚焦于外向、内向人士,探讨它们的优势与发展。
人格理论纷繁复杂,简单浅显是本书的特点,它仅仅关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见的人格类型——外向、内向,为它们提供各种良方。
为了避免绕晕,遵循书中的称谓,我们仍然称呼它为性格,而非人格。
性格无好坏,性格有偏向
同事艾琳经常念叨:如果孩子能更外向一点就好了。出门太害羞了,不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在家倒是乐得疯。
艾琳是内向性格,但她觉得这性格在社会上太吃亏,所以特别希望孩子不要像她,最好外向一点,这样容易讨喜。艾琳对于性格的理解,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走入了误区:我们把更多的褒奖给了外向性格,而把更多的负面词汇加给内向性格。
在作者眼里,无论外向还是内向,只是一种偏向,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障碍,并没有好坏之分。社会文化造就的刻板印象,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误解。
书中提到了大约五种错误印象。细想之下,还真是如此,这些印象往往出自直觉。
误解① 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好相处。
外向的人往往给人热情的感觉,而内向的人稍显冷淡,第一印象就被这么定格。实际上,内向的人只是慢热而已,怎么就被扣上一个不好相处的帽子呢?
误解② 高敏感人群都是内向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 阿伦的研究显示:高敏感人群中有30%是外向性格。你看高敏感又不是内向者的特权,所以不要把它俩划等号。
误解③ 与上司谈话时,外向的人不会紧张
紧张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和上司谈话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谁都会紧张吧?尤其面对上司的责问时。
误解④ 外向的人与内向的人无法和谐共处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个内向的人,而妻子米歇尔是个外向的人,他们夫妻相处妥妥地把这句话给粉碎了。
误解⑤ 内向的人不会追求权力地位
依旧是内向的奥巴马总统,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能否认他的追求吗?他不就是最佳的反驳例子嘛。
实际上,对于外向和内向最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内向的人永远表现羞怯安静,外向的人永远表现热情大胆,它们就是如同固定的两极。
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错了!在某个时刻,也许内向的人会表现出大胆热情,外向的人会表现出内敛。外向内向是一种倾向性的聚合,每个人都包含了外倾和内倾的因子,只不过外倾因子占多数的人就是成了外向性格,反之就是内向性格。并且这种倾向性是动态的,会在轴上移动,总体上它移动的偏差不会太大。
如此一来,我的问题迎刃而解:我能自如地与客户联络,单独参加外部会议,表现地如外向者一般,并不代表我就成为了外向者。
可当看完全书,给自己做了个性格测试后,猛然发现自己既不是外向人士也不是内向人士,而是混合型性格?!
这……是怎么回事?
易懂的外向内向,多做一步万事不难
问起外向内向究竟有什么特征,每个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外向内向实在太好认了。作者却足足列了十组优势、十组障碍,令我乍舌。
可惜我的记忆力没有那么好,记不住那么多,就给外向内向各自一句评语。
外向者,热情大胆的行动派,喜欢刺激,更喜欢奖励。surprize,prize,巴拉巴拉说不停。
内向者,谨慎悠闲的思考者,喜欢安全,更喜欢灵魂交流。soul mate,沉浸于写作的喜悦。
外向者、内向者在对方的眼中是什么形象?
外向者可能会说:啊,那个内向的家伙,太无趣了,我说了半天,他只会嗯嗯嗯。
内向者可能会说:切,那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叨叨叨说不停,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显然这里又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外向者不停说,是为了获得新的信息刺激;内向者听而不答,是在思考内容,也可能是外向者说得太多了,把内向者的能量给耗完了。毕竟内向者是不太喜欢过多的刺激信息,太多他受不了,会关闭与外界的通道,进行自我修复。
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特点,于是在内向者眼里:外向者过于自我中心,而外向者看来:内向者太自我否定,连话都不敢说。
作者为双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了解,自我了解,相互了解。自我这个课题,贯彻我们一生,不断探索了解,明白自我的界限在哪里,能让自己更舒适地生活。而了解他人,则能更和谐地相处,不至于处处冲突。观察总结的经验,就是最终自我界定的结果,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内向者一旦明白外向者说不停,不是为彰显自己如何了不起,而仅仅是他的特点,就不会认为对方自大;外向者知道内向者更偏向安静,不喜欢太多信息,就会克制地去谈话,不至于用过多的信息轰炸内向者。
外向、内向的特征不难懂,多一些对他们的了解,会让你更好地与不同的人相处。更多的细节大家可以参考书中第一部分,这里不多做赘述。
难办的混合型性格,如何把握自我
混合型性格的人,是更趋向与中间的状态,它集中了外向与内向的优势,处于更灵活的位置,两者困扰的问题在混合型性格这里都不成问题。如此万金油的性格,按照作者的评价也有一个重大缺陷:选择困难,拥有两种性格优势、处于中间地带的混合型十分尴尬,它到底走哪边?
例如,外向者需要热闹来维持自己的能量,内向者需要安静来修复自己的能量,混合型面对两种都可以选择的场景,就会无比困惑——大人才做选择,小孩子都要,该怎么要?
混合型性格的人在了解自我的历程上,比其他两个类型更多了一个任务,如何把握自我。二选一的过程中,心情、环境都会影响选择结果,只有长期地观察与总结,才能更好成为选择的参考。
似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能在独处看书时,开着摇滚乐而不觉得烦躁……原来我达到了两种全要的境界。
多元世界生存技能
人,需要群体生活,面对群体总会遇到各种内向外向的同伴。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如何与群体相处,面对身份冲突又如何化解呢?
作者有三个锦囊妙计:认识差异,弥补障碍,集中优势。只有明了群体与自己的差异,才能发挥不同的优势、规避不同的缺点,最终达到效能最大化。
不过我更愿意把三个妙计扩展如下:
认识差异,自身与他人
弥补障碍,沟通携手
集中优势,扬长避短
认识差异的基础是对自身的了解,对外向内向性格的了解,极快地判断小伙伴的性格。
明晓了差异,就需要和伙伴进行沟通,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以免一方觉得累,一方觉得无聊。
沟通之后就进入合作阶段,发挥各自优势进行配合,达到目的。
这就好像组队打boss一样,外向者是输出队友,内向者是团队辅助。打败boss的前提,是输出和辅助精通各自技能,双方经过熟悉,配合默契。
至于如何了解自我,每个章节都有辅助测试;如何实践作者提到的方法,书中也有配套练习,这就留给读者自行探索。
解密性格拼图,找寻安身之处
诚如前文所说,对自我的探索是一生的课题,《性格拼图》为探索的旅途,开启了一条易懂易行的小径。相交专业书籍,它更容易上手。
书中案例练习详实,一篇文章实在难以道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微信读书翻阅一番。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