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和宽容从何而来?
前不久的自驾游,两条狭窄的车道蜿蜒在川西群山之间,会车的地方着实有些危险,感觉比云贵的盘山路难走很多。
虽然车少,好久才遇到一辆,偏偏有不少对面来车都压着中线开过来,如果正在拐弯位置,让人感觉特别危险,我们不禁在车上大骂这些人没有公德。
而且能这样开车的人,车速还挺快,明显也是老手。我当时还气得说:“这些人真是有毛病啊!急什么急,急着去投胎嘛?!”
后半段时,我们有次一早出发,从然乌温泉向云南香格里拉市的方向走,山路更是危险,路窄是一方面,在依山而行的拐弯处,有时会突然向阳光照来的方向转去,从光线极暗到满眼阳光,避无可避,前方骤然一暗,几秒钟内处于完全失明状态,让人心里完全没个着落,神经极度紧张,
这时我们突然理解了那些老司机。因为一直绷着根弦,再加上要对付非常多的拐弯,所以老司机们选择了在稍直线的路段压线,然后拐弯处在正常车道缓行,这样才保证一路的精力,否则会特别疲惫。
后来再看到有压线行驶的司机,我们容忍度就高了很多,因为我们也开始这么做了......
上次出去正逢特殊时期,路上人总归不多,都在旅游景点聚焦了。有些人就特别不守规矩,我们正在和一位外地游客说话的当时,她随手就丢了一张纸,被风一吹就飘落在几米开外的地上。
朋友本来笑意满满地聊天,看到这一幕不禁脸色变了,马上严肃起来,确认了对方没有意识到什么问题,他也不说什么,自己走了过去捡起纸扔进来了垃圾箱,这个......气氛马上就有些尴尬了。
他回来后还是板着脸,我只有马上接上聊了几句就分开了。
朋友走后,还是抱怨:“怎么这么没素质!到处都写着不要随手扔垃圾,还这么不注意。我简直一句话都不想和她再讲了!”
我当然在心里是完全赞同他的,并且百分百支持。
但我却也有自己的看法。乱扔垃圾当然是不对的,小孩子都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有时不清楚对方的家境和想法,有时候还不好下确凿的结论。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和我父亲出去,也经常会这样的干扰,所以这样的体会多一些。我们家是农村出来的,父亲这一代正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一代,所以从我记事以来,我家是没有什么享受过,反而是穷得叮吵响,我们上学每年借钱,拆东墙被西墙。
这样的情形下,我父母的前半辈子都完全在农村过日子的,所以“随地吐谈”这个毛病自然也是有的。“呸”一口然后拿鞋底在土地上一抹,迅雷不及掩耳。
后来搬到城里住,母亲还好一些,父亲这个习惯却是好多年才改过来。我若和他出门,经常是先千叮嘱万嘱咐,却仍免不了被旁人看得脸红,我是如此,父亲也不好受,他心里也是明白的。
后来他也干脆没事不出门,不过我经历几次之后,也有些明白了他,也会强烈感受到他的不自在。
所以我自觉是没有“资格”去严加评判,但谁又能说我朋友不对呢?我肯定更觉得他的要求非常合理。
不过可能也有一个未必类比非常恰当的故事,我想起当年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那个节目,当年的主流是正视环保恶化的问题,但对中国承担碳排放的义务的程度是争论的焦点。
可能为了节目效果,柴静主要传达国际上有共识的声音,院士(或许)是代表国内一种被认为是“过度政治化”的声音,但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以及“每个人都有发展权”的观点。
国内和国外的发展阶段不同。根据国外历史来看,强大国家不管是“主观”,还是“主”观,就是不给对手超车的机会。英国对印度的事情可算是上心,可是印度有机会发展工业吗?印度只是英国的提款机,其他都被拿捏的死死的。
现在你发展好了,然后对其它穷邻居说:“你可不能早餐只喝稀饭了,应该全换成豆浆或牛奶,那样身体才棒”,“你可不能出去搬砖了,又不体面又累,现在就在家里喝茶写简书,多休闲自在!”那邻居的家底还能撑多少天?
这个类比可能过于扩大化了,我另外记得好像欧文亚隆对“悲悯”有一番解释,我很喜欢但现在找不到,那就这样吧~
说起我这位朋友,我们可以说是能穿一条裤子的老友了。从我们认识以来,我就了解他身上很多优点值得学习,记忆力强,逻辑清晰,口才了得,做事果决,总之,我在他身边简直是绿叶一般的存在。
万万没想到,他却在儿子面前变成“俗人”一个,又被我嘲笑“晚节不保”。
他的孩子,照他的话说,性格是“不太尊重规则”。对我看言,基本上是见一次肝痛一次,屡屡要“代友揍子”,曾经还真有一次这么干了,朋友也只能苦笑。
尤其是我儿子年长几岁,俩娃一旦对比起来,更让友痛我快。所以我批评他儿子,简单不要太顺口。
时过境迁,最近几次见面,朋友的儿子的长进,让我都惊讶了。
某次朋友请我们一家去看跨年晚会,演出场馆地方较偏,我见没人就直接在红灯时过了马路,结果朋友儿子不干了。
朋友拉着我的手说:“我是好不容易,才教会他绿灯才走的规则。你就配合一下,咱回去再走一趟吧!”
我这才猛然注意到,其实要说这几年,朋友身上的变化更大,原来的急躁果决现在已经变得太阳般温暖,春风般温柔。
而且虽然十几分钟都见不到人车通过的路口,按绿灯才过的规则不还是对的吗?应该遵守的呀,回去乖乖重新走过。
那件事也勾我想起我儿子的光荣事迹。有次出游,我们在服务站休息,我走开回来就看到儿子抓住一个男人理论,原来他吃了泡面没扔垃圾桶就要走,我儿子一脸正义地冲过去教育他。
对方也是不肯落面儿的,我看他都不管儿子年纪是大是小,就要翻脸动手。幸亏队友人多,这事勉强作罢。我当时在旁边,也觉得这事儿很头痛。
时过境迁(再一次),以前我“优秀”的儿子,现在却轮到我一见他就肝痛了,一言难尽。这时候我才知道朋友的转变是多么优秀,多么难得。人生如修行,我的修行却还不够......
看起来很多事情,我们的想法和态度难免随时间和阅历而变化,这也是成长的过程吧。
或许,在孩子的眼里,这世界是非曲直,黑白对错,都是明确无误的。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选择却不能只有一个。
见识浅薄的我,还无法想出个万全之策,只能在尽量不乡愿的前提下,为人处事尽量把别人从善处去想,多从别人的角度去想。
或许这样能多一点豁达和宽容?聪明的你或许可以教教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