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鹦鹉洲
[郑重声明:作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处于长江与汉水之间的汉皋,古代有“汉皋三洲”之说,乃古鹦鹉洲、古白沙洲、古金沙洲之合称。清代前中期,三洲先后沉没,附近泥沙不断堆积,形成今日的现代“汉皋三洲”:天兴洲、白沙洲、鹦鹉洲。白沙洲,我们在此野炊、联欢、露营,度过大学四年里最难忘的一个夜晚,也是我平生唯一一次野外露营。天兴洲,我从未去过,后来结交了在此架设天兴洲大桥的王总,在大桥两侧参观,为大桥写了辞赋体散文《汉皋天兴洲桥记》。据说,它会被刻于大桥的纪念碑。鹦鹉洲,我没去过,因为它早已不存在,变成陆地,可谓沧海桑田。我即便去了归元寺,也不会去附近的鹦鹉街道。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古鹦鹉洲,隆起于东汉末年,崩塌于明末清初,因祢衡作赋、崔颢作诗,成为“汉皋第一洲”。
《后汉书》载,祢衡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他放浪形骸,鄙视世俗,唯有爱惜孔融和杨修,呼之曰大儿、小儿。孔融得知后,深爱其才,向汉献帝、曹操推荐他。他明明喜欢发脾气,辱骂人,孔融偏偏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而这是不拘小节的名士风度、建安风骨,并非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常言的“阴谋论”。然而,高智商、高情商的中国政治家们,始终还是喜欢玩弄阴谋的,喜欢睚眦必报的。转手几次后,祢衡到了江夏太守黄祖的手里。黄祖杀害祢衡后,顿悟乃孟德老儿于击鼓骂曹后的借刀杀人之计,后悔不迭,吩咐厚葬祢衡于洲上,将这座荒凉驿渚取名鹦鹉洲。三国时孙策、庞统、祢衡等“旷世奇士”,皆死于二十六岁,多因英才超迈,不知持中。这座古鹦鹉洲在古代久负盛名,进入了祢衡、李白、崔颢、岑参、鱼玄机、陆游、范成大等著名文人的诗文,与黄鹤楼一起,称为汉皋的地理坐标和文化象征。崔颢的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似乎什么也没说,似乎什么都说了。
刘宋时,祖冲之志怪小说《述异记》云,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而去,为黄鹤楼最早得名的记载。自三国陆逊在黄鹄矶修建瞭望塔,此后的1800年间,黄鹤楼被毁20余次,重建20余次。盛唐王维途径夏口,作诗《送康太守》,提到黄鹤楼附近有一座“芦洲”,长满芦苇,应该是鹦鹉洲。清代雍正年间,几乎与古鹦鹉洲完全崩塌的同时,其附近江面隆起一座新的沙洲,正所谓此消彼长。60年后的乾隆年间,这座新洲逐渐与附近夏口陆地连成一片。这是受到北半球偏转力右偏的影响,长江偏南流动,从而使泥沙在北岸淤积,而南岸河道被冲刷较深。鉴于夏口附近居民争着开发洲上荒地,据为己有,种粮种菜,闹出诸多矛盾,正所谓“荒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地方政府令洲上居民补纳课税,遂名“补课洲”。一旦绑上枷锁,就无人来争。嘉庆二十年(1815),汉皋知县裘行恕呈请恢复了鹦鹉洲的旧名。此时节,它基本陆地化了。
古鹦鹉洲的名字,也跟一个风情万种的古代女诗人联系在一起。长安鱼玄机五岁读书,七岁作诗,不久丧父,沦落底层,跟母亲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她十一岁认识了那里的老客人温庭筠,“花间词派”鼻祖,拜他为师,诗艺大进,且得到生活照顾。她十三岁爱上三十三岁的温老师,浪女配浪子,放纵情怀,互为知己。可惜温老师忙于科举入仕,屡试不售,跟她初沾雨露后,无心恋花,愿意恭送给其他青年才俊。在温老师的推脱和撮合下,她十四岁嫁给新科状元李亿,得到特别宠爱,每日搂在怀里,奈何为正室裴氏所嫉恨,不久被迫分离,以致李亿走到哪里,她追赶到哪里,像是“粘人精”。她自长安追赶到江陵,又自江陵追赶到汉皋,作诗《江行》:“大江横抱汉皋斜,鹦鹉洲前户万家。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可惜正室不让她到达南岸的城里,她只能呆在北岸的汉江头,看着鹦鹉洲前的万家灯火,悲伤至极。
寻亲不成,她只好继续乘船东游,到达鄂渚、柴桑,多有题咏。远方的温庭筠还始终关注着女学生的行程,一路写诗唱和、打气,用加急信函的形式相互传递,彼此苦等鸿雁传书。温老师《送人东游》云:“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他还以她为题材,重写了古题《西洲曲》。年方二八、多愁善感、艳丽性感、生性豪放的她,在汉皋、鄂渚一带滞留三四年,应酬,山居,唱和。她结识了鄂渚刺史兼鄂岳观察使的张毅夫,鄂渚籍人,李亿的顶头上司,游玩诗酒之余,不离缱绻,被传出一些荤段子,因此声名狼藉。可惜鱼玄机情路坎坷,三年后被休出家,遁入道观,情难自禁,心有不甘,成了风流道姑。最终,她因怀疑幼婢绿翘跟自己的情人私会,失手将其鞭打至死,自己落得被判腰斩,年仅二十六岁。就狂傲不羁而言,鱼玄机跟祢衡可谓是“同道中人”。一个蝴蝶蹁跹,只为采花,几经男人,终为情死。一个鹦鹉鸣叫,自我欣赏,几经官人,终因才亡。
古鹦鹉洲沉没前,祢衡墓被迁出,新鹦鹉洲命名后,祢衡墓复迁入。这些都是地方官的功劳,而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都景仰祢衡和鹦鹉洲。特殊时期,祢衡墓再次迎来劫难,陪葬品被抢光,骨骸被碎成砂子,而其捣毁者,正是我们这般的青年学生,甚至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今之复建于龟山“汉处士祢衡墓”者,乃其衣冠冢尔。这个狂狷的古代读书人,死后屡次不得安宁,还被挫骨扬灰,而作恶者正是当代的读书人。我们时代的鹦鹉洲,原先是夏口陆地的一片沃野,后来是一条街道,还隔江架设了鹦鹉洲大桥。李白在《鹦鹉洲》中题咏的那种诗意描述,“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形容祢衡所安葬的鹦鹉洲,早已不复存在。
此时节,在无尽的城市人声和车声的映照下,唯有祢衡《鹦鹉赋》的醉吟声断断续续,不绝于耳:“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惟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紫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光,因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吾班具有祢衡气质、狂狷人格之人者,唯我等几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