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想法散文

修心营感悟之一:只差一筛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R小法师R

行动派修心营打卡Day1

今天听完琦琦老师的分享,我有3点感悟:

感悟1:来什么,接什么。

琦琦用六祖慧能的经历和故事来和我们分享关于修心、修行的思考。

相比于慧能大师的出身,我们大部分人可以说是都赢在了起跑线上。

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金钱,慧能大师在求学求师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一心想拜大师学习佛法,却被要求去干杂活,还一干就是八年。换成大多数人,早都放弃了。尤其是觉得自己天资不错,那就更不能忍受这样被轻视。

但慧能大师没有这样想,而是踏踏实实地接受五祖的要求。

既然自己是来向五祖求学的,那么无论用什么形式,只要呆在这个环境之中,就是学习的机会。

不会学习的人,即使天天能近距离听大师讲法,也未必能悟出正道。

而会学习的人,即使是在每天身处在老师的场域之中,为老师服务,也能学习、顿悟。

刘润老师说过:“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论。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无论身处在什么环境之中,我们都要学会从中看到本质。只有把本质的问题、深层的问题想清楚了,做事情、解决问题才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无论面对什么,都能转化成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

感悟2:沉住气,做小事。

眼高手低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看不上小行动、小目标。殊不知,那些大目标大梦想要达成,只能由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来实现。

一行禅师写过一本书叫《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书中写道:“将工作当作正念的修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转化为正念的修行。正念无时无处不可修,无论你在家,还是在万分忙乱的工作日,都可以是修习的机会。”

不要看不起小事。很多时候,眼睛看着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但亲身做过之后就会发现,实际上非常不简单。当我们重复着做着同样的事情时,我们通常会不耐烦,觉得枯燥无聊,但很多称之为手艺的事情,不就是在日复一日地做着看似同样的事情之中不断精进的呢?

感悟3:万事备,东风来

琦琦特别提醒我们,在学习、成长、工作中,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还在长根的时候就去想开枝散叶上的事”。

人们常说:机会偏好有准备的人。虽然也有人说,我们不可能完全准备好。但事实是,我们很多人根本没好好准备。或者说我们自认为的准备,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能让自己不断精进的准备。

“精进”一词,原来来源于佛家。“纯而不杂谓之精”,我理解这个纯指的是心境上的纯粹,也就是不带着其他目的,不附加其他条件的“精”。在一件事情上追求精进,首先就要做到,不带杂念。比如,写作,就是为了书写、为了记录、为了抒发、为了辨析,而不是为了钱、为了名利;比如,画画,就是为了用色彩记录,为了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成为美,也不是为了一画成名、价值连城;比如,读书,就是为了了解世界、探索未知,为了欣赏语言的美好,或者仅仅就是享受阅读的当下,而不是为了年读100本书的炫耀,或是任何附加在读书上面的名利的渴望。

如此,带着纯然、纯净、纯粹的心去写作、去画画、去读书……每日修心、修行、功课、作业,才能达到所谓的“进”。

而我原本理解的“精”的含义,仅仅就是在精华、精通的层面。也就是要专精,即,在一个专业、一个方向上扎根、努力,向善向上,以求进步。而加上了“纯而不杂谓之精”的这层意思,我想才是精的更深层的含义。

按照佛家的解释,“精进”与“无贪、无嗔、无痴”这三善根合在一起,就叫作“不放逸”,也就是过有规律的生活。

对应琦琦在分享中提到的,很多人想做自媒体,想做直播,但是扪心自问,有精进写作吗?有不断输入学习吗?朋友圈有好好发吗?公众号有认真写吗?短视频有在拍吗?自己每日所学所思所想所感有在好好分享吗?

任何事、任何学问要想有所收获,获得真正的乐趣,都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就可以达到的。必须不断地练习、学习、复习,才能在一天连着一天,一日接着一日的“精”的状态中,达到“进”的境界。

根据同频相吸原理,只有丰盛才能吸引丰盛,而匮乏只能吸引匮乏。我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准备,没有在精进,没有努力充实自己,又怎么可能吸引到我们想要的人事物呢?

琦琦在分享中不断强调“只差一筛”,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可以日日灵魂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当自己骄傲心起、向躺平。摆烂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只差一筛’了吗?”

投射到当下的生活,我觉察到可以在以下行动中去精进/改变:

行动1:持续坚持读书,并通过思维导图、视觉笔记、读后感等方式在不同平台分享。

行动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提醒自己保持正念,把每时每刻、大事小情都当作修行修心的机会。


无戒学堂2023年日更第56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