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民法典》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宋慧宋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诞生几经波折,几乎伴随着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我分别从“民”“法”“典”三个字说说我的了解。

        首先,《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民”字的尊崇。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就是民权不断尊崇不断完善的历史。无论是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还是后世“载舟覆舟”的观点,“民本”是历史的主流意识。新中国更是人民全面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赋予人民若干权利;要想让人民的权利得到稳定充分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大武器。《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尤其是对公民“人格权”的完整全面阐释,更加体现了人的尊严的重要性。

        其次,《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法”字的尊严。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法制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1954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各种实体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然而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制度,除了《民法通则》外,更多的则是以通知或者条例等文件形式逐渐补充的,既不全面又不成体系,更缺乏“法”的尊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逐步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民事行为有法可依,势在必行。古语有云,朝令夕改,百姓无所措手足。《民法典》的诞生,水到渠成,让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衣食住行物质和精神都有了法律的标杆。

        再次,《民法典》充分体现了“典”字的博大。七十年来,有关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就像“打紇被”一样层层修补,缺乏体系。《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内容全面翔实,包罗万象,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涵盖了原来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等,是关乎民权的真正的法律典籍。

      《民法典》,开启了民权的新时代。

注:以上是老王帮我补的作业。哈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