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徳充符》之八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 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 之谓才全。”
孔子形容哀骀它是“才全而德不形”之人,那么什么是“才全”?我们看孔子下文的解释。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十六桩事,是“事之变”,“命之行”。人这一生,总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故,我们都切实体会到了无常。面对不同的境遇,人的心态也必不相同。我们常常感慨世事难料,人生好比股市,昨日还身在百尺浪头,明朝却跌至万丈低谷。纵然是足智多谋的人中佼佼,也没有办法料事如神,做到无懈可击。所以说“知不能规乎其始”,往往大祸都自极其渺小的纰漏酿成,只因为没有防微杜渐,一时马虎所致。
但是修道的人不会让这些世俗的纷扰,命运的起落障碍到内心的冲和。什么穷达、贫富,无论什么境遇,都完全不挂心上。心无挂碍,所以也无有恐怖,也就远离了颠倒梦想。修道人用心在什么地方?他的心无所住,不去着任何相,好像止水,像明镜,能照映万物。
“使之和豫通”,修道人的“灵台”,冲虚和平,“豫”是喜悦,而且与天地万物相融通。自性本体具有“寂照”两面,说它“寂”,因为本来无一物,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所造。说它能“照”,则是说本体的德用,这跟老子“有生于无”的道理一样。“不失于兌”,是说我们修道学佛的过程中,不能与世隔绝,从此就闭目塞听了,一定要与万物相通,要在世法中学解脱。我们去寺院请经书法宝的地方,那里叫“法物流通处”,法一定得流通,不能关起门来,只搞自己的,不要将法弄得神秘兮兮的,让众生敬而远之。这个道,人人都可以修的,而且生活当中,我们触目所及都是道。过去禅宗大德,有因为抛瓦片开悟的,还有过河的时候,甚至如厕时开悟的。所以一草一木无非是道,在于我们会不会悟。
“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我们每时每刻都接触人事物,但是经常是生起烦恼的情绪。修道人的心如同生意盎然的春日,永远是为万物带去和煦的温暖。我们反观自己,观察身边有的修行人,在待人接物上,是不是如此?是不是还有很严重的分别心,还没有打掉傲慢。
为什么佛越学越苦,最后退失了道心。因为我们把自己同众生,同这个现实的社会对立起来了。庄子这里不是叫我们“接而生时乎心”吗?不要一提到众生难度就不愿去度了,修行就是得在每日每时每刻,在每一当下炼心。
这个“才全”就是道心克服了人心,证得常乐我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