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理财收益
嘿,我是小刘,前期做了一个整理,今天想给大伙儿分享一阶段来的理财小经验和切身体会。“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是以前大学宿舍同学之前的一句玩笑话,意思别小看一些事情。学会理财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同样的一笔钱放在不同的渠道收益不一样的,为何不选择一个更有益于自己的呢?理财?在电视微博报纸等渠道上所谓的什么深证指数,上证指数,还有什么美股港股指数,一大堆,应接不暇,这种这么专业的,小刘不才,没有能力去研究,什么人民币贬值升值?我的钱包有多鼓多瘪,自己也心知肚明,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和我一样,这些都不足以明显地影响我们作为一个小老百姓,现在就讲理财吧,银行理财还是微信支付宝上的理财都可以,这部分咱们视为最后稻草的一笔钱,如何更好更安全地做好这笔钱的收益。其实我的理财经验也不长,经验教训都是跌了跟头之后总结的,股票基金无异于一场赌博,而人的贪婪欲望是无法控制的,我们总想着赚一笔就金盆洗手,却在这种总以为自己会有小确幸上的自以为是上越陷越深,我也在股票上亏了不少钱的,不否认有人用股票挣到了钱,但那些都是什么人?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炒股的朋友,有哪几个真正挣到了钱?更多的人会在某几天他挣到钱的时候和你炫耀,他亏钱的时候很少提及,这是我们爱面子的人之常情的一种体现。基金就更别说了,抛开支付宝微信渠道,更多的人是在银行购买了基金。提醒各位,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基金一定要擦亮眼睛,他们自身的收入是与他们基金销售额是相关的,固定收益的理财对他们收入的影响甚微,这里也不是说这些理财经理昧着良心给你推荐这些产品,是他们其实本身也不懂这个产品到底怎么样,也是在赌。曾有个很好很好的朋友(某银行的理财经理)跟我说,她明知道那只产品不怎么好了,还是得推,行里的压力,生存之道,她良心上过不去,也就跟着客户买,一周亏了15%,往复的几次,自己实在受不了,就辞职了,其实银行的理财经理,含金量真的蛮低的,我自己也在银行供职,清楚一些。如果作为客户的你让理财经理给你推荐产品,肯定会优先给你推荐一些基金类的产品,毕竟在自己自身利益面前,其他的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庸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