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诗篇(十)[续]
芜湖诗篇(十)[续]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芜湖市管辖县之一,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史上就是芜湖米市的粮倉和芜湖市的菜篮子。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归秦。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
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等。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
《南陵道中》 【唐】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芜湖地处于长江的下游,这里河网纵横,百舸争流,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陆枢纽。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做官时,曾经多次乘舟往返于这一带。碧波轻漾,湖光旖旎,年轻的杜牧就在初秋的青弋江边留下了一段爱情佳话。杜牧第一次赴宣城做官时,从水路经由芜湖至南陵弋江转道。水烟袅袅的湖面上,二十八岁的杜牧从船上看到岸边凭窗远眺的苏柳云,一见倾心、坠入爱河。杜苏之恋也成为杜牧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一段感情。
可以说杜牧与芜湖的情结至深至诚。诗中说到,轻舟因水流的柔缓显得异常平稳,云朵因急风的吹送变得轻盈缥缈,风凉了,又是一秋将至。总在物候更迭的日子里,平日无暇去梳理的缭乱心绪被悄然唤醒。正当船上行人孤寥,思乡之情渐渐笼上心头时,前方忽现一座临水楼阁。阁中红袖女子凭栏远眺,若有所思。天涯此时,行舟之客与红袖佳人竟共饮了同一番秋色,却又各自怀揣心事,默默无言。现代诗人卞之琳写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其中的意境,和杜牧这首诗的后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千年之后,行舟至此,身处如诗如画之地,感受着古人的寓语情钟。水乡秋光依旧,客心风情婉转。不禁感叹历史迁变,而情怀如故。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