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管理会计章节知识点总结
1.管理会计体系
理论体系(基础)
基础体系(保障)
人才队伍(关键)
信息系统(支撑)咨询服务
2.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基本指引(统领作用)
应用指引(主体地位)案例库
3.管理会计要素
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
外部应用环境: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内部应用环境: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信息系统与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单位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5.费用的划分应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费用与受益程度成正比。
6.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是成本核算中最基础的方法。
7.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8.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
9.产品成本归集原则:受益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成本效益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管理性原则。
10.制造费用一般情况下当期汇总核算车间的间接性费用,期末按照标准分配到生产成本中,分配后期末一般无余额。
11.通用分配公式:
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12.分配标准:产品重量,消耗定额,生产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
13.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金额=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1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
优点:只进行一次对外分配,计算简单。
缺点: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2)交互分配法
优点: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
缺点: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适用于各辅助车间相互之间提供劳务或产品数量较多的情况。
15.不通过“废品损失”核算的情况:
(1)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2)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3)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16.停工损失不包括: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
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
17.非正常性停工,即计划外停工的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18.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19.计划成本核算:
材料购进时: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计贷方;
材料出库时:差异率为正数(借方表增加),差异率为负(贷方表减少)
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差异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20.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品种法
大量大批单步骤,与会计核算报告期一致。如发电,供水,采掘。
(2)分批法
单件小批类型的产品,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如造船,重型机械,精密仪器,新产品试制,设备修理等。
(3)分步法
大量大批,与会计核算报告期一致。
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