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维码引起的话题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很温暖

  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151篇。

  今天下午去了彦彦的书店,转了一圈发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本没想当一篇文章写就没有拍照。跟店长聊了一会,晚上回来引发了一些思考。

  店长是一个原其他行业的金牌业务员,突然来做零售,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新零售有一些迷茫,这也许是那些细节问题的根源。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二维码的呈现问题,我原来建议她们在每本书上贴上一个小小的带二维码的提示,提示用户如果你想迅速掌握书的内容那么请先扫码体验樊登app。

    提示是贴上去了,但是主题确是“厦门旗舰店”—典型的自说式的引导。

    零售业我干了很多年,我们经常说要把顾客当上帝,极其关注的是体验,体验是靠细节来体现,细节很多时候反应经营者的状态,两相一了解,就对上了号。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实际上还是要重新解释“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今天我给的建议是:想象顾客是你的初恋情人,你会如何安排他们的体验。

    那么一张引导性二维码要如何设计?我想有这样几个关键点:

    首先:它一定是要帮助你的恋人迅速知道她看到的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一句话介绍书的内容必不可少。

    另外,它得足够突出,但不能突兀,最好正好在书名的下面,书必须正面摆放,这样我的恋人眼神都不需要转移就能迅速看到那一句话。

    其次,再告诉它完整了解扫码进app,40分钟就能掌握。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一页一页的读。

    这样的安排,当真正有人这样做了,他才会感动。感动了她才会回头,才能相恋。

  书店里很多的细节设计其实都如此,需要让顾客感动才能真正获得顾客。

  未完待续,明天接着聊团队建设如何与这个细致要求相匹配,零售是门手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