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竺》-西游故事泛滥下的猴文化巨制
前几天看了《大闹天竺》,标题说其是猴文化巨制想必有点夸张。不过在同期上映的《西游-伏妖》如此大获票房的同时,“巨制”一词也多少是经过斟酌的。
猴文化和西游文化早已深入国人心中,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英雄。
面对星爷和徐老怪,尚未褪去“傻根”标签又是处女导的王宝强显得格外稚嫩,在同期上映,且多少有点文化碰撞的两部作品哪里看来都是前者完胜。当一杭看完两部片子之后却思考了良久。
我一直是星爷的死忠粉,对于《伏妖》在此不想多做提及,下面只从西游文化以及个人理解粗述拙见。
有人说《大闹天竺》有着太多《泰囧》的影子,以个人理解毫无关联的制造出了狭义上印度的场景。可能这就是对《大闹天竺》最大的意见。其实我觉得不然。场景上以及部分地方是有着对于《泰囧》的借鉴,不过发生在印度并没有生拉硬扯,因为这个故事必须发生在印度。
单说阵容上,《大闹天竺》最后的彩蛋不知让多少人想起了童年。虽然到现在我还未太读懂后期章金莱扮演孙悟空出场单单是为了致敬还是和剧情有关。
下面来详细阐述以上
其实《大闹天竺》就是中外猴文化的一次碰撞。王宝强所饰演的武空到底是谁?是孙悟空吗?还是哈奴曼?还是就是他自己?个人认为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青春期我们很叛逆,面对拆迁公司将整个镇子都拆掉,只留下我们一栋房子的时候,我们誓死抵抗,甚至有点蛮不讲理,而就在这蛮不讲理的背后,却有着人性最基本的爱与善良,内心最软弱的地方,那种不能提及的酸楚,因为要找到自己的弟弟。但是又在这酸楚中却能与一群猴子在家中活蹦乱跳,嘻哈无常。就像那群猴子一样逍遥自在,这是人性中所透出的本真。
不过,再怎么样,也只是个青春期的孩子。猴山是我们的家,甚至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看着日历,算着日子感觉还遥遥无期的成人礼,因此我们得意忘形甚至有恃无恐。不过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要离开家,去做一份自己不是很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所以我们来到了印度。
这时的武空正是二十多岁的我们。为了家,为了父母,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到一个从未想过的地方。
刚到印度为了保护唐森直接和金毛、银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打架。这不正是工作初期的我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为了更快得到领导的认可时的奋不顾身吗?然而因为稚气,我们几乎很难成功。
当在染坊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与这个地方和这份工作的格格不入,或者说已经厌倦了唐森,或是厌倦了只会嘴上功夫的老员工武能。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了那群猴子。
当到了吃辣椒比赛的时候,他已经渐渐成长,懂得取舍,懂得只有壮大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猴山。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家里飞檐走壁的傻小子。
直到最后,制服大boss,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至于故事为何会发生在印度,这正是这个故事的主线。王宝强没有像别的人一样,直接用西游的部分故事来演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西游的影子,里边不论从人物姓名以及人设都息息相关,但又只是相似而已。所以我们不会去纠结为什么剧中沙和尚是女的,为什么会和猪八戒产生恋情,为什么沙和尚以前是唐僧的女朋友。这是一种对西游文化的保护。
到了最后,王宝强变成了一只神猴,其实他变得不是孙悟空,而是哈奴曼,唯一相似的地方是兵器并不是虎头如意金棍,而是一个相似于金箍棒的东西。影片中有人问了“那个是金箍棒吗?”或是“你的金箍棒呢?”(具体是什么我忘记了)重点是王宝强并没有回答,由此看出,那并不是金箍棒。
用了西游的故事,讲述着小人物内心都具有的东西,这应该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着中外猴文化碰撞的作品。
对于西游文化和猴文化一直如此看重的章金莱既能加入,这个分量我想不用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