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当代作家思想&文化

热血的八百壮士,悲壮的淞沪会战

2020-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反调青年

文/太史栩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由于蒋介石、张学良等的消极抵抗,导致东三省迅速沦陷。

倘若将中华喻为雄鸡,东三省相当于鸡冠到鸡喙的那一片。

如果日寇以东三省为大本营,从北往南打,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基于中华特殊国情,自古以来,从南往北打,鲜少成功。相反,完成大一统战争的往往是从北往南打。

2.

幸好民国时代,不乏智者。

有一位叫蒋百里的智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蒋百里曾经留学东瀛,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通”。

他敏锐地预判“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并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其讲和!


蒋百里

此外,他为中华量身制定了抗日战略: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寇攻势,阻日寇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换言之,通过开辟淞沪战场,诱导日寇自东向西打。倘若把从南往北打比作普通模式,自东向西则无异于炼狱模式。只要日寇“一路向西”,必将陷入战争泥沼,并迎来“归西”的结局。

后来的中日战争走向,如他所料。

3.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与以往的侵华战争有所不同,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都有心理准备和提前部署的,甚至是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

蒋介石力主决战上海滩,有3个原因。

第一,确实是为了诱导日寇自东向西打(蒋百里的战略思想,或多或少影响了国民党高层);

第二,关乎国际影响。蒋介石希冀借此战引起西方列强的同情,继而获得支援;

第三,自卢沟桥事变突发10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并声明立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蒋介石既已立下flag,堵上血本也要完成。

庐山谈话

4.

骄狂的日寇扬言“三天攻占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事实证明,日寇将被狠狠地打脸。

会战伊始,中国军队先发制人,对日寇据点发动了一轮轮猛攻。

在笕桥机场上空,中国空军和日本航空队展开角逐,首战告捷,击毁了3架敌机。虽然咱们的飞行员英勇无畏,但中国空军有着致命缺陷。恰如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陈虎所言:当时,中国空军有一个先天不足,所有装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打一架少一架,经不起长期的消耗。


飞行员高志航,他在笕桥机场上空击落敌机,打破了中国空军击落日机的零纪录。

制空权日渐失去,而在会战之初,中国水师就没掌握过制海权。

当时的中国仅拥有少量中小型舰艇,跟日本海军实力悬殊。

空战、海战皆失利,陆战倒是可圈可点。

挑大梁的是87师、88师和36师。这3个师又名“德械师”,是“精锐中的精锐”。当时,纳粹德国与国民党存在利益纠葛。中国以资金和稀有金属资源,换来纳粹德国的军事技术指导。

德械师

在轻武器装备上,德械师和日寇半斤八两。但德械师缺乏重炮和装甲战车,亦无步坦炮协同的意识。加之,日寇的防御工事太坚固,德械师久攻不克。日寇龟缩在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几个据点里,负隅顽抗,并等来了援军。

中国军队缺乏步坦炮协同意识,装甲车孤独地冲向日军阵地。

至此,战况改变,中国军队转攻为守。

在罗店,中日双方展开拉锯战。罗店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炮弹掀起。即便匍匐在战壕里,也保不定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飞。另外,由于上海水网密布,挖战壕时,须精准把握深浅,稍不慎,就有地下水涌出,中国军队不得不待在潮湿泥泞的战壕中。

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中国军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作战?当然是卫国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

由于罗店是一处吞噬生命的修罗场,坚守火线的师参谋长郭汝瑰写信劝军长不要亲赴此地:“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知其不可而为之,粉身碎骨浑不怕,这就是气节。


摄影/美联社 海岚·里昂

在罗店这片血染的疆场上,中国军队和日本鬼子近距离互怼,甚至拼刺刀肉搏。据抗战老兵、曾任国民党第11师师长的彭善回忆:“你到我这里来只有80公尺(相当于80米),这个地方你不能到我这来,你那里一动的时候,敌人就把你打死了。你只要一出来,显一点目标就不能活命了。” 

罗店数次易手,双边均伤亡惨重。因此,罗店被喻为“血肉磨坊”。

日寇在罗店碰了钉子,转而集中火力猛攻宝山城。宝山陷入一片火海,化作火焰山。中国军队渐渐不支,只得撤退,并留下一营殿后。师长夏楚中致电该营营长姚子青:“战至一兵一卒亦须固守,准备充分巷战,万一城垣被陷,亦当与敌偕亡于城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姚子青和他的营”之英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捍卫者》。

姚子青临危担纲,不辱使命。他仅以一个营的兵力,屡次击退日寇的强攻,扛了整整7天。最终,该营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有诗赞曰: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日寇付出惨重代价才拿下宝山城。事后,日寇却摆拍了这张照片。照片中,“大日本皇军”如同战(xì)神(jīng)附体,气定神闲地攻克了宝山城。

毫不夸张地说,如罗店、宝山此类“绞肉机式血战”,几乎发生于上海滩的各处兵家必争之地。

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写过战地日记,文中描述我军伤亡程度的词语,不是“甚剧”,就是“奇重”;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则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烘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

5.

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依然无法阻挡配置坦克、飞机的日本钢铁洪流。

最终,蒋介石下令撤退。

1937年8月28日,敌机轰炸上海南火车站,留下了满目疮痍和在废墟中啼哭的婴儿。

自11月8日起,中国军队开始撤离淞沪战场,仅留一个“加强营”坚守。一方面,该营可为大部队做掩护。另一方面,蒋介石希望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的,以引起列强关注和国际调停。

该营隶属“德械师”88师262旅524团,约四百余人,对敌宣称八百。他们死守“上海最后的堡垒”——四行仓库,遂有了“八百壮士守四行”的传说。

6.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它是一座高达6层的钢筋混凝土巨兽,从其口中喷薄而出的枪林弹雨,裹挟着复仇的怒火,让一贯横冲直撞的日寇止步不前。

居高临下的壮士们不仅占有“地利”,还一次性解决了补给问题。为啥?因为四行仓库自带粮仓属性啊。

所谓“四行”,即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盐业银行。而四行仓库,则是四大银行用于存放抵押物的仓库。与今人常以房产等作为抵押物不同,在那个年代,常见的抵押物是米面粮油。

另外,日寇在攻打四行仓库时,是抱有压力、有所顾忌的。由于苏州河南岸是租界,日寇在进攻四行仓库时,不敢动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担心误伤对岸的列强。万一哪颗炮弹不慎炸了英、法、美等国大使馆,列强肯定不会轻饶日本。

基于上述原因,尽管日寇人多势众、武器先进,但在某些方面其实处于下风。

更何况,将雄雄一窝。人多人少不重要,关键看谁来指挥。

该营长官是智勇双全的谢晋元,他把四百余人的队伍,发挥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7.

10年前的1927年,谢晋元邂逅了未来的妻子凌维诚。乱世之中,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指不定何日就为国捐躯了。当初,岳父反对妻子嫁给自己。然而,妻子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这让谢晋元备受感动。

谢晋元(端坐者)

1年前的1936年,谢晋元把妻儿送回老家广东,毅然决然奔赴前线。临别前,他对妻子说:“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天职也,职责所在,为国就不能顾家。”

有国才有家,深明大义的她,说:“我等你凯旋。”

自己还能否见到妻子呢?谢晋元不知道。他只知道,几十万大部队能否安全撤离,全看自己和壮士们的表现了。

8.

上海居然还有一座堡垒在顽抗?既惊讶又震怒的日寇,操起了三八大盖猛攻四行仓库。

在此之前,谢晋元早已下令,用仓库内装满黄豆、大米等物资的粮袋,堵住底层窗口。与此同时,他下令切断电线,防止日寇纵火。当日寇进攻仓库时,中国军队严阵以待,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四行仓库

隔岸租界里的中国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为中国守军呐喊助威。当日寇想搞迂回包抄那套时,中国百姓甚至高举黑板,抑或是用旗语,提醒河对岸的中国守军。

上海市民纷纷捐款捐物,几大车“光饼”冒着横飞的流弹,送进了四行仓库。“光饼”相传是戚家军的标配,外皮金黄,内里软香,中有小孔,可以用绳线串联,便于行军打仗时携带。

500多年前,戚继光抗倭;500多年后,孤军痛揍小鬼子。哪怕再过N个500年,有气节的黄种人,还是一条条好汉!

9.

这种气节,不需要后天培养,它是天生的,是融入华夏血脉中的。即便是年仅十几岁的孩童,也晓得保家卫国。

童子军杨慧敏,不顾生命危险,泅水过去给孤军献国旗。次日清晨,中国国旗在四行仓库之巅冉冉升起。当时,上海除了日本的太阳旗,以及租界里列强的旗帜以外,已经看不到中国国旗。如今,这面孤独的中国国旗在各国旗帜的包围中迎风招展,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斗志。

杨惠敏

不光是童子军爱国,连青帮大佬杜月笙也见义勇为。杜月笙一声令下,古惑仔们冒着生命危险,给中国守军送去了几车补给品。没错,杜月笙是“黑社会扛把子”。为了称霸上海滩,杜月笙做过不少恶事。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流氓出身的杜月笙,也晓得孰轻孰重!

10.

日寇久攻不克,想出了一狠招:乌龟阵。日寇弄来钢制巨盾,步兵龟缩其后,发动进攻。

当“乌龟阵”迫近四行仓库时,全身绑满炸药的陈树生,从楼上纵身跃下,落入日寇阵中,与敌同归于尽。

此前,陈树生已经抱定必死决心,他在给家母的遗书中写道:“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日寇见损兵折将,依然不能越“东方魔楼”一步,转而向隔岸观火的列强施压。

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的松井石根恫吓租界工部局总董:“倘若中国军队苦守四行仓库,日寇将动用大炮了。一旦战火烧及租界,请自珍重。”

工部局总董是个软骨头,便向中国军方提出了“撤走四行孤军”的无理要求。

中国军方倒是不惧,只是考虑到租界内有两个大型储气罐,且坐落在河对岸。日寇的炮弹不长眼,只要有一发歪打正着储气罐,引发大爆炸,可以瞬间炸平一条马路。

念及此,中国军方下达了撤退命令。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谢晋元忍痛割舍四行仓库,率部撤入租界。至此,淞沪会战彻底告结。

小议 

尽管淞沪会战失利,但中国人民誓死不降、决不屈服。每一位中国军人将战斗到底,至死方休。

从南京到徐州,从武汉至太原,中国军人将参加一次次会战。从平型关到台儿庄,从万家岭至昆仑关,中国人民迎来了一次次大捷。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不会亡!


主要参考资料:1.萨苏 《鲜为人知的中国抗战细节》;2.纪录片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3.陈立人 《八百壮士:中国孤军营上海抗战纪实》;4.蒋百里 《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国防论》;5.纪录片 《淞沪会战——十日围攻/血火炼狱/危地溃退》;6.《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专辑》(《当代学生·读与写》2005年7、8月合刊)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