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散文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32人  简尚屏

一,内容梗概: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情节线索的中心地点是巴黎圣母院。

主人公伽西莫多是个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伽西莫多,在成年后让他在圣母院里当敲钟人。由于常年敲钟,他的耳朵又震聋了。伽西莫多忠于职务,对副教主极为崇敬,从唯命是从。一个节日的晚上,副主教指使伽西莫多去抢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的女主人公),被国王卫队撞上,队长弗比斯救下少女。次日伽西莫多被判了刑,在广场上被鞭打示众。伽西莫多痛苦万分,要求喝水。副主教看见后悄悄溜走,吉卜赛少女却大胆地送水给他喝。可怜的敲钟人从此对她感激不尽。爱斯梅拉达年轻、美丽,能歌善舞。自节日晚上被卫队长弗比斯救下来以后就爱上了他,约定相会。这事被副主教得知,跟踪弗比斯,藏在他们幽会的地方,并在弗比斯和爱斯梅拉达互诉爱慕时,用匕首刺伤弗比斯,自己溜走。吓昏过去的爱斯梅拉达被逮捕,法庭以巫术谋害国王侍卫的罪名控诉她,用酷刑逼她认罪,并判处她绞刑。在狱中副主教一再向她表示,只要她肯爱他就能免死。但少女坚定地爱着弗比斯,副教主恼羞成怒,宣布执行绞刑。

行刑的前一天,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突然,伽西莫多冲出来抱起少女跨进圣母院的门槛,高喊:“避难!”卫队、狱卒和围观的人群都不敢行动,因为根据当时的宗教法规,凡在教堂内的人都应受到上帝保护,即使犯了死罪,也不得逮捕。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藏在最高塔楼的小房间里,拿自己的食物、被褥送给她,每夜守在她的房门口,对她百般爱护。

不久副主教找到了这个藏身之地,夜间潜入室内,想强奸少女,因被守卫的伽西莫多发现而未遂。流浪人得知爱斯梅拉达无理判处死刑,都非常愤怒,他们各自武装起来,包围了巴黎圣母院。但伽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上抛下用来修理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国王路易十一虽然不喜欢宗教势力,但又惧怕人民起义,于是派出军队去镇压。副主教趁机骗走爱斯梅拉达,把她拖到刑台前,逼她选择:或者上绞台,或者答应爱他。少女鄙视他,宁死不屈。副主教把她拖到“老鼠洞”前,叫麻袋女抓住她,自己跑去喊卫队。没想到,麻袋女居然就是少女的母亲。她在失去小女儿以后,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小鞋跑遍各地寻找,在绝望的情况下依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当了修女。当爱斯梅拉达看到那只小鞋时,她也拿出装在自己护身符里的一只同样的绣花小鞋,于是母女相会。修女砸断铁窗栏,把女儿藏进“老鼠洞”,母女俩沉浸在骨肉团聚的欢乐里。这时被副主教喊来的监狱长和卫队包围了“老鼠洞”。于是母女俩被带到刑场,女儿上绞架,母亲惨死在绞架下面。

最后,伽西莫多看透了副主教丑恶的灵魂,把他从塔楼上推下去摔死后,找到爱斯梅拉达的尸体,紧紧地抱住它死去。

二,主要人物介绍:

爱斯梅拉达:善与美的象征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是人性美的象征。她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品格坚贞。她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对于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格兰古瓦,她挽救了他的生命;她还不计前嫌送水给受刑时的伽西莫多;她对爱情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丝毫不怀疑心上人(弗比斯)的背叛,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他的坏话;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她宁死不屈。

伽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是雨果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他外表丑陋--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纯朴的爱,完全不同于克洛德那种邪恶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场作戏。

克洛德:他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因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弗比斯:弗比斯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符合所有少女对爱情的幻想。他喜欢美丽的女人,却从不忠贞,只在花丛中流连。外表英俊文雅,骨子里面却粗鄙龌龊。

格兰古瓦:他是是爱斯美拉达在乞丐王国救下的流浪诗人。深谙人情世故,喜欢高谈阔论,却又贪生怕死。因为流浪使他更清楚的认识着这个时代与社会,使得在“玫瑰”和“面包”之间的选择更偏向于实际的“面包”。

克洛班:巴黎乞丐的头领,奇迹宫廷大王,性格粗犷暴烈,嫉恶如仇。为营救爱斯梅拉达,他率领众乞丐前往巴黎圣母院,与国王御林军展开血战,壮烈捐躯。

麻袋女:古杜勒修女,爱斯梅拉达的母亲。在爱斯梅拉达被拐之后,她精神失常,隐居一座塔楼当修女。

白合花:弗比斯的表妹和妻子,温柔娇美,嫉妒心强,尖酸刻薄。

三,好词佳句:

1,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劳苦大众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的宝藏,世纪的积累,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残渣。总之,它们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每一代人都在这座纪念性建筑上铺上他们自己的一层土,人类也是这样做的。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2,象征需要在建筑上开花,于是建筑艺术同人类的思想一道发展起来,它成了千头万臂的巨人,把有着象征意义的飘浮不定的思想固定在一种永恒的,看得见的,捉摸得到的形式下面。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3,人、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4,一切文明始于神权政治而终于民主。继统一而来的这个自由法则,也写在建筑艺术里。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四,从亲情与爱情方面分析伽西莫多的人物形象

(一),对于亲情的认知不全面

伽西莫多自小被抛弃,即使被克洛德修养,他身上也丝毫没有感受过亲情。毕竟克洛德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的心中除了自己的利益,就只有一个弟弟,那是他亲情的寄托。所以当他看到伽西莫多,他由这个可怜的“弃儿”,想到了自己的弟弟约翰。他决定收养这个畸形的孩子,他只是把这个当做一笔投资,如果未来自己的弟弟犯下什么过错,那么就以他的名义做的这件善事来补赎。相当于收养伽西莫多,仅仅是自己为弟弟积的一份阴德,未雨绸缪的打算。因此,基于这个出发点,克洛德并没有把伽西莫多当做自己的亲人或者养子。那么伽西莫多更不可能会感受到一份亲情的待遇,即使他把抚养长大,那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但是在伽西莫多的人生当中,唯一没有用异样眼光看他的只有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因为别人对他总是避而远之,恶语相向,称他为“活物”、“怪物”、“当之无愧的的愚人之王”。虽然心他中也明白,奈何自己无法言语,不能倾诉心事。对于克洛德的养育之恩,他只有倾尽一切去报答。因此只服从收养他的克洛德,他用深厚的热情的、无边的感激来报答他。这种感情是盲目的,因为不辨是非。当克洛德指使他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去绑架爱斯梅拉达,他义无反顾的去了,这是绝对的服从。但是事情败露,他独自受刑的那一刻,克洛德却只是在角落里面,置身事外。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克洛德是亲人,他们之间有亲情。但是现实却离他很遥远,他始终是游离于正常人之外,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克洛德对自己的利用。

(二)理想中的爱情

当伽西莫多在刑场上极为干渴的情况下,爱斯梅拉达给他送去水,抚慰了他干渴的心灵,使他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他第一次认识了美与善,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心中沉睡的爱复苏了。使他对美好的人性开始重新认识,心灵中开始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探索他心中的爱意,毕竟无法看透他内心的思想。因为身体与心灵的不健全,他也有自己的自卑。比如:他知道自己很丑,所以小心地躲开爱斯梅拉达的视线。最使人感动的一句话是:“我很丑,是吗?可别看着我,听我说话就行了”。也许,此时此刻他的人性(心中的爱意)已经渐渐唤醒,只是自己无法面对,没有勇气去表达,只能刻意的回避。当然,面对那样美丽动人、热情奔放、心的善良的女子,任谁都会动情。

(三)面对亲情与爱情的矛盾冲突

克洛德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一份若有若无的亲情。相比之下,爱斯梅拉达对他不过是“以怨报德”,不计前嫌,在他快渴死的时候给了他一碗水。这样比较,谁的恩情更大呢?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么“养育之恩呢”?不是这一碗水可以相比的。伽西莫多因为对爱斯梅拉达有了好感以后,便开始对养父有了叛逆之心。在巴黎圣母院中,当克洛德企图侵犯爱斯梅拉达时,他准备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既保全爱斯梅拉达又不违逆养父。而当他又认为是养父劫走爱斯梅拉达时,心中也只是暗中失落,其实可见此刻在他心目中亲情任然有分量。可是最后当他看见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架之后,他却毫不犹豫地将养父推向下了钟楼。此刻,爱情占据了他的全部,也战胜亲情的力量和养育之恩。克洛德因为得不到爱斯梅拉达就将其置于死地,而伽西莫多因为爱斯梅拉达的死亡将自己的养父杀死。他难道是因为在认识到了养父的虚伪与那些黑暗势力的残忍才做这样的决定吗?我想,他的思想并没有到那个境界,因为克洛德仅仅教他识字与读书。毕竟,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克洛德便不可能为非作歹了。总而言之,爱情最后战胜了亲情,也许是一时的冲动,也许是心中早有预谋,也许是那一刻的醒悟,伽西莫多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为了心爱的女人对养父恩将仇报。出于道义,这是为社会除恶,应当大快人心。但是,这种“以德报怨”,忘恩负义之举,我们也不应赞同。

(四)理想的幻灭

他的爱情注定是一厢情愿的欢喜与默默无闻的守候,因为不可能有结局,对他来说,那其实不是爱情,这是一份感激之情,与对克洛德的感激相似。爱斯梅拉达至死爱的都是那个潇洒英俊却虚伪薄情的花花公子——弗比斯,对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却不愿意多看一眼。正如她选择了“有裂口的无法给鲜花供给生命之水的光彩夺目的水晶瓶而对于粗糙平凡,却能使花朵鲜艳、芬芳的陶罐视而不见一样”。后人虽然给了他们两个一个有理想色彩的结局,却也是出于人们主观色彩的美好追求,其实真正的故事是难以还原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者赋予人物的含义

雨果塑造的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这是不同于平常的美,让我们开始学会“如何审视美”,明白“什么是美”?“应该怎么样去看待美”?不能只看外表,而忽视内在的美丽。

作者:王桂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