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人生旅途

无意义的人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24人  Ryub

1.范进是明代广东省一名热衷科举功名的贫寒老童生,自20岁开始应考,直到54岁,才受广东提学使周进的青睐,勉强考中秀才,想要再往前迈进举人之路,却受到亲人的不谅解,和岳父胡屠户的蔑视羞辱。范进家贫,岳父不肯伸出援手,家中无粮食,只好自己到集市上卖鸡换米,却在此时得知自己终于中举,喜极而发狂,直到众人想到方法,叫胡屠户掌掴他,把他打醒。范进成名后,同为孝廉(举人)的乡绅张静斋登门拜访,赠送钱财房舍,范母喜极而死,范进遵制守丧三年,后中进士,出任山东提学使(类似于山东教育厅厅长)。

2.孔乙己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缺乏实际技能,只会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迂腐“知识”。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后来因为偷书而被打断了腿。根据小说的内容,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小说暴露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科举制度制造了大量只懂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3.罗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到达丽娅的庄园做客。在那里的客厅里,他以其雄辩的口才、渊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蓬勃的热情,在辩论中战胜了当地最刁钻古怪的皮加索夫,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人,也点燃了达丽娅的女儿——年轻的娜塔丽娅胸中追求真理的火焰。天真纯洁的娜塔丽娅为罗亭宣扬的崇高理想所折服,并真挚地爱上了他。娜塔丽娅情窦初开,决心牺牲个人的一切,跟随罗亭离家出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但两人的恋情遭到女主人达丽娅的反对。在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一次幽会中,罗亭却在爱情所面临的压力面前屈服了。罗亭在爱情上的退缩和懦弱令娜塔丽娅很失望。他离开庄园后,四处漂泊,想要致力于改革社会的实际事业,却到处碰壁,屡遭失败。

他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的贵族知识分子,曾在莫斯科大学和柏林先后攻读哲学;熟知西欧哲学,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见识超人,具有雄辩的口才;他热爱真理,具有理性主义信仰,相信教育和科学的启蒙作用,鄙视利己主义的庸人哲学,宣扬伟大的人生目的;但作为一名贵族知识分子,他又脱离俄国人民和现实,再加上腐败落后的社会未能给有志于社会变革的贵族青年以机会,因此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成为社会中的“多余人”。

在故事的最后:1848年7月26日午后巴黎的街头,罗亭在法国革命失败的关头,高举红旗,英勇地倒在起义者固守的街垒之上。

高尔基在评价罗亭的作用的时候说:

“理想家罗亭比实行家和行动者是更有用处的人物。”[高尔基:《俄国文学史》,p305,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爱玛·鲁奥是一位农庄长大的女孩,美丽但不文静,因为父亲腿骨折受伤而认识了平凡的小镇医生夏尔·包法利,包法利为她的美貌而倾倒,向她求婚,在成为包法利夫人后,平淡的婚姻生活让爱玛大失所望,她沉浸在追求炙热爱情的美梦中,先后结识了才华洋溢的年轻人赖昂和俊朗的贵族鲁道夫,并发生了出轨的行为,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使她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鲁道夫只是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在厌倦了爱玛的肉体之后,他决定抛弃爱玛而到卢昂去找另一个情妇。爱玛知道后气得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她想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包法利医生带她去卢昂看戏解闷,凑巧在剧场里遇到了爱玛曾为之心动的赖昂。两人旧情复燃,她借口学钢琴之名义,偷偷跟赖昂幽会。陷入热恋的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打扮自己,累积大量债务。迫使爱玛瞒着丈夫把房产权抵押了债务,不断的借债与不断的典当,使得爱玛陷入困境,法院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她求助于情人赖昂,暗示要他盗用公款,赖昂却对她冷漠以待。最后爱玛在绝望之余吃下砒霜,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包法利先生受到严重打击,不久也死了,爱玛遗下的女儿寄养在姨母家里,因姨母家穷,后来进了纱厂。

艾玛是农家女,却在修道院接受了贵族教育,学会了跳舞、弹琴、素描和刺绣,向往贵族生活的优裕和清闲。她缺乏鉴赏力,从阅读过的浪漫主义小说和历史小说中接受了消极的影响,她追求浪漫的情调和理想的爱情,却嫁给一个凡夫俗子,一名乡下庸医,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绝大差距把她抛进绝望的深渊。

5.于连是外省小城市一个锯木工厂主的儿子,由于精通拉丁文,被市长聘用为家庭教师,但他与市场夫人(相爱)私通,事情败露后,他逃到东部城市贝藏松,进入神学院学习,后来院长推荐他去巴黎,担任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于连很快得到侯爵信任,在侯爵策划的政治阴谋中充当得力的工具,他又赢得了侯爵女儿马蒂尔德小姐的芳心,由于已怀身孕,侯爵无奈答应将其女许配给这个平民之子,给予于连大量的财产与贵族身份,他成为骠骑兵中尉。于连开始幻想自己在三十岁时当上司令。这时市长夫人写信给贵族小姐的家长,揭穿了他的丑行,让于连前功尽弃。于连一怒之下,在教堂开枪打伤了从中作梗的市长夫人,后来于连才知道市长夫人是被神父所逼,后悔莫及。法庭以预谋杀人的罪名判处于连死刑,于连拒绝上诉,拒绝做临终祷告,走上断头台,玛蒂尔德坐上马车将于连的头颅放在膝盖上,来到他生前选定的墓地,亲手将之埋葬。三天后,市长夫人因过度思念于连去世。

于连是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出身寒微,从小手父兄虐待,养成多疑、敏感和顽强的性格。他英俊,聪颖,记忆力惊人,常为自己的天资与低下的社会地位不相称而苦恼。

他读过卢梭的《忏悔录》,高傲而自尊,看不起卑劣无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他追求爱情和幸福,但野心和爱情常在他的内心激荡,充满了矛盾,他把拿破仑奉为神明,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披上红色的将军袍,后来拿破仑垮台,他又寄希望于教会势利,觉得唯有披上教士的黑色道袍才有出头之日。于连的人身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底层平民青年无法施展才能和报复的社会悲剧。

资料来源:

1.维基百科

2.《欧洲文学史》,李赋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