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句」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第一次遇见这句话是一个电视剧《庆余年》。这也是近些年来,小米追下来的、又期待续集尽快出来的唯一一部。当时被电视剧中的大咖、剧情和脑洞吸引,并未深入去思索过,为何叫这个名字。
电视剧一开始,便有那句话,“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第二次读《蒋勋说红楼梦》时,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来自于《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写的一首《红楼梦曲·留余庆》。这首曲子是巧姐的判词。她的母亲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
王熙凤平时放高利贷、设计逼死贾瑞、处事不留余地,但唯独刘姥姥带着孙儿来借钱时,本来是等秀气俊朗的同龄却小一辈的侄儿子来借玻璃屏风,却无意中招待了这对老幼,同时也拿了二十两引子接济了他们。
之后,“呼啦啦大厦倾”,巧姐险些被狠心的亲人算计被卖,是刘姥姥救了出来,并且让她的孙子娶了巧姐,从富贵人家的女儿,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农妇,倒也是安稳幸福度过了一生。
《庆余年》小说作者猫腻一开头便引用了这句话,想必也是熟读《红楼梦》,从中得受启发。“谁可知,人生于世,上乘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
张若昀饰演的范闲,有着神秘的身世,从寻找母亲的秘密开始掀开一场场惊天动地的真相,便是一路遇到各种神秘大咖,一开始分不清是敌是友,却也一路打卡技能,历经磨难,经受考验,逢凶化吉。之后还有怎样的奇遇,让大家拭目以待。
近日因着一个小投资的缘故,小米又一次认真研读蒋昌起老师的《乡关》,写的是“孩儿立志出乡关”的故事。小米本姓文。在“天下文氏一家亲”文氏简历中,文七妹在古代名人中最后一位。有时候很想给所谓的宗主发个信息,如何将她列为古代文人呢。
在南岸荷塘、上屋场的介绍里,她“待人宽厚恭让、节俭勤劳,深得乡人尊敬”,偷偷给乡亲借米,“笃亲族,睦乡邻”,在培养孩子方面,也非常注重言传身教。
孩子天性调皮、本性善良。她没有用先捶一顿再说的方式,而是非常“明德理”。发现孩子给贫困同学偷偷带午饭时,并不像父亲一样指责孩子败家,而是鼓励他、帮助他,去行善、去济困。
“幸娘亲,积阴德”,之后这位孩子在数次生死考验中,均能平安渡险,最终成为一名历史伟人。这里“阴德”也许有迷信之嫌,认为在人世间做好事可在阴间记功,真正的意思是暗中做有德于人的好事。
小米想起了她的奶奶,也想起了她自己。奶奶在世的时候,常跟她说起以前的故事。无独有偶,她也是18岁的时候,嫁给了15岁的爷爷。那时候从文家祠堂出来,家族已经凋零破落了。她说太奶奶,也就是她的婆婆,一直在硬撑着,不允许他们分家,维持一个大家族最后的尊严。
那时候已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逐个出嫁,倒也轻松了。三个儿子成家生养,开枝散叶。一大家族几十号人,每天都要等米下锅。
但世道混乱不已,还是会有乞丐上门来讨米。太奶奶只能狠心把他们赶走。奶奶说,来的人都是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的样子,真要赶起来真是于心不忍,她会偷偷跑到厨房,给他们去装一点米,也因此经常被骂。
听到这儿的时候,小米也会心地笑。因为她也在干同样的事情。小时候,经常会有各种化缘的、乞讨的,穿着僧袍的、或者拿着棍子的,尤其是过年时,拿着财神画上门来的,出现在家门口,妈妈有时候看着实在可怜,也会给点钱或者散点米,可往往到后面,他们不要米,只要钱了。
妈妈就没那个耐性了,而且发现骗子越来越多,饿死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有这个腿力乞讨,何不去干活养活自己呢。妈妈很少给了,驱赶的时候更多了。可有的人确实看上去很可怜,小米就会偷偷去拿点东西,或者给点零花钱,人家得了好处,就很快走了。妈妈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也从未过问起。
直到现在,小米在外面,遇到乞讨的,看上去正常却说是聋哑人士的,她还是会尽快拿一点钱,不管他真或假,万一是真的呢。总不能因为假的,断了真的后路。
不为“积阴德”,纯粹为行善。不求好报好应,却也求全家平安。每日早上起来,日行一善中发出10元红包,与一群善心人一起帮助青海大漠里的孤儿。每日20日前,给山区孩子班主任发出400元善款,与另外一群善心人一起帮助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每日15日支付宝扣款75元,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注入点滴血液。这些只是其中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件件写出来也并不为记录,不为炫耀,只为写作。
“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不要有心理压力。”对于资助这件事来说,小米一直希望相忘于江湖比较好。班主任也好,主办方也好,都不要给孩子们太大压力,太多强调,也不要让孩子来报答。小恩小惠,并不足挂齿。若为了“留余庆”而故意为之,那还不如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