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心理罪》读后(一)

2018-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从前慢Jamie

        读《心理罪》是源于推荐这部电视剧,电视剧没有时间看,而且自从使用Kindle之后,就变成了书虫,索性读一读小说吧。按照作者雷米推荐的顺序,最先读了《第七个读者》,等到读《画像》的时候,才完全的反应出J大应该就是母校吉大,作为吉大法学院出身的我,对小说有种亲切,而不是多么的痴迷。

         也许是这部小说太久远了,2007年的时候这种新鲜的推理手法以及故事情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再读起来,很多桥段都似曾相识,人物画像、农民工连环强奸,借书单杀人,这些桥段都十分容易推理,可能和自己看过大量的此类的电视剧有关。

         目前,我只读完前两部,《第七个读者》和《画像》,通观整个小说,这应该是故事铺垫,从方木本科时写起,写了本科与研究生时的方木。在《第七个读者》中,方木认识以及别离了还未表白的初恋,女孩陈希。可能初恋都过于腼腆吧,故事中感受到方木对陈希的爱意是从陈希被杀之后。我想除了喜欢、初恋、爱情这些所谓的标签之外,方木对陈希应该是不能释怀。一个人因你而死,与普通的生离死别应该不是同种感受。《第七个读者》故事的串联有些牵强,比如吴涵的杀人动机在我看来就显得有点可笑。其实,大学生活中,类似吴涵这种家庭贫困,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一直觉得JLU法学院的学生血统高贵(错觉),长期贫困不足以导致离经叛道。与女宿管员发生性关系,对于性懵懂时期的吴涵来说是情有可原,但是因一封信,觉得失了面子,痛下杀手,真的是有违常理。如果对于一个长期遭受生活困境、同学欺凌及多重压力的大学生来说,在激情之下杀人,比如云南马加爵,这可以接受。所以,觉得《第七个读者》这个故事不在于推理,而是在于交代方木情感来源。

          方木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所以,在室友等人去世后,才会背负着种种,在深夜梦魇中无法释怀。看了《第七个读者》之后,再去理解《画像》中方木的情感则通畅得多。方木在身体素质上不是那种超级英雄的角色,甚至觉得他很柔软,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也正是这种人,才能有着较为丰富的情感与推理能力,才能衬托出他长期压抑在心中挥之不去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的描写随时穿插与小说之中,让读者感同身受。《画像》中孙普的黑化是完全合理的,他在最初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所以才会在案件侦查阶段教唆警察刑讯逼供。这种人其实是不适合辅助侦查人员的,因为他的心中缺少正义。其实侦查本身就是一个有罪推理的过程,这与司法的无罪推理完全相悖,所以侦查时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有罪推理,相互印证才能得出结论。这就需要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人从事侦查行业,否则,冤假错案的悲剧无法避免。

           前两部小说,很好的渲染了《心理罪》的情绪基础,让读者了解到方木的最初。行文流畅,感情渲染到位,雷米作为法学院出身的警察、教师、作家为一身本土作家,其小说还是亲切的让我继续读下去的。以上这点感受些许凌乱,也许会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有所调整,些许记录,随时感悟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