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烟台苹果销售中的问题二
——梁军
前几天发了个题为“深度思考烟台苹果销售中的问题”的帖子(原帖地址http://www.17lu.cn/read-htm-tid-2287949.html),有人认为是在打广告,甚至在水母网烟台码头发的帖子直接被分类在了购物易物板块,我对水母网编辑的职业素养和对深度新闻的探知能力深表质疑。
其实广告并非我本意,就像我在跟帖中所说的,如何提醒政府、苹果协会和果农,将新技术、新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惠及广大果农,解决果农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为果农提供信息、为政府作参考,这才是我发帖的初衷。SOD苹果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我比较熟悉的、认为值得借鉴的好产品,图片也是源自我们合作方的日常微信,为的是将SOD苹果更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并非我们为了广告特意拍摄。
我和SOD非亲非故,为了避嫌也曾想过多举几个例子,但是坦白讲,我不是农业技术的专家,在技术层面我了解的也比较有限,不清楚的东西不敢乱讲,以免误导读者。前段时间花了大量时间了解SOD,这是我在农产品种植新技术里最了解的一个,也就选了它做事例,如果有其他好的项目,欢迎大家一起推荐讨论。
当然也有人联系我说,看了帖子很受启发,想把SOD技术用到梨的种植上,我也回复了专利持有机构的联系方式,并且咨询了SOD技术专家,据专家介绍,不仅仅是苹果,桃、梨、杏、樱桃等水果的种植都可以应用这一技术。
这些天来,从烟台到山东、再到中央的媒体对于烟台苹果的滞销都做了不少的报道,尤其是本地媒体也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和互动,呼吁各界帮助果农找销路。这些做法固然是好的,也为果农提供了不少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最终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仅仅靠煽情,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此次苹果销售量价齐跌,规模和跌幅之大,可以说是30年不遇,据媒体报道,今年烟台苹果的库存量达到了360万吨,果农感叹种了30年苹果,头回遇上这么难卖的情况,更有年轻果农认为,种苹果赶不上外出打工,不愿继续种苹果了。
报道中,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其实级别高的苹果不愁销路,很多按照标准科学培育的苹果,还没熟透就有了订单,目前大部分滞销的苹果都是老品种。烟台苹果协会一位姓姜的会长也对采访记者说,苹果销路要想改善,必须要从改善品种和科学种植上多下功夫。也就是说,好的苹果依旧不愁销路,传统形式的种植,即将面临着一次大规模的改变。在解决方式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媒体助推以及网友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的爱心传播外,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表示,解题出路在产业升级。
这些都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然而有些报道中提到的改良品种方法确是,砍掉老果树,栽培新品种。这对普通果农来说就意味着,在果苗成长期的两三年里,果农需要持续投入却没有任何产出,整个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就没有任何收入。这是很多果农所不愿、也不能承受的。
假如运用类似SOD苹果的这种种植技术,在原有富士苹果树上就可以快速见效,而且一个苹果就能卖10块钱,相当于10个普通苹果的价值。假如广泛运用到梨、桃、樱桃等农产品的种植上,果农收入将会成倍数增长,我们的农业产值也将会翻好几番!
如果有类似SOD这样的技术专利,买断技术专利对普通果农来说太难了,如果政府出面买断,然后将技术无偿提供给果农使用呢?如果由苹果协会出面,组织果农联合买断呢?如果担心一刀切的推广方式太过盲目,那么由乡镇出面组织,不同乡镇加盟不同技术项目,建成不同种植基地呢?关键是要有一个组织来统一运作,帮助果农鉴别技术项目的可信度和含金量,解决购买相关技术的资金难题。
说我越俎代庖倒是不冤枉,本该相关部门和协会解决的问题,我越位替他们考虑了。对于已经被个人买断的专利技术,相关部门和协会能否通过合作开发、给予资金补贴等方式扶持推广,让更多果农受益?这或许才是一条解决果农增收增益的好路子。
同时我呼吁广大新闻媒体,也多关注类似SOD这样的技术项目,通过宣传报道为果农提供更多的信息,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更多参考,而不是将我们提供的好的技术信息当做一般广告,深埋进“购物”的信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