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妙玉都很清高,但2个词决定了不同,你怎么看
《红楼梦》第五回,对林黛玉的性格有八个字的概括: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大致就是说为人清高,很少有人入得了她的眼,不顺眼不顺心就会表现出来。
无独有偶。另有一人似乎也可以用这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在大观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妙玉。
甚至可以说,从孤高的程度来讲有过之而无不及。反正在孤高如斯的林黛玉的眼里,妙玉也是“天性怪僻”。
不过尽管看起来相似,具体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我觉得关键区别就是: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刻意。
本文就来简单地聊一聊。
先说林黛玉的自然。
首先这表现在她的率直上。
除了刚进府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很警惕,熟悉之后,她对不舒服的,看不过眼的,或者觉得好笑的等等,总之是心有感触的,就会直截了当的表达或表现出来。
比如第五回,周瑞家的按薛姨妈的要求给众姐妹送宫花,林黛玉是最后一个拿到的。她不像其他姐妹那样表示感谢就完了,却要问清楚她排在第几个。印证了心中所想后,就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这里我们不讨论周瑞家的送宫花把林黛玉放最后,是不是有意要测试一下她的敏感程度。事实上,相类的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碰到,也会对“次序”多少有点敏感,也会比较“受重视程度”,只不过我们基本上不会像黛玉这样直接说出来。
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会掩藏自己的感受,或者主动去找个合情合理的依据,等于为自己找个台阶;但是林黛玉不。
再如第八回中,林黛玉和宝玉一起在薛姨妈家吃晚饭。宝玉想喝酒,他的奶妈李嬷嬷就是不肯,甚至还把贾政搬出来,以老爷考查功课相胁。
这时黛玉就帮宝玉指责李嬷嬷,巧用薛姨妈出来压她。李嬷嬷深知这位林姑娘的厉害,被她刺了几句,这才没有话说。
换了是薛宝钗,尽管心里也烦这老婆子多事,但肯定是要软言哄着她的;可黛玉偏不。你倚老卖老的,我偏就不买这个账!
又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林黛玉和姐妹们跟着贾母陪刘姥姥吃喝玩乐,难得的从心底开心了几天后,最后对刘姥姥的形象做了一个概括,那就是“母蝗虫”。
这个外号可难听得很,我们再爱护林黛玉,也必须承认她有不尊重底层群众的嫌疑,如果是现在公开发在什么自媒体上,恐怕是要被网暴的。
但是我们同样也并不能认为她心里怀有多少恶意,没有任何地方表明她对刘姥姥避之不及或者嗤之以鼻,她的感受大概就类似于我们多年前看赵本山、范伟的小品。
她对刘姥姥的形容其实是真切的,只不过别人是不会这样说的,而她却宣之于口。
其次,林黛玉待人处事的方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比如前期,她非常率直地讥讽周瑞家的,斥责李嬷嬷。这两位一个是王夫人的陪房,另一个是宝玉的奶妈,都是在荣国府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她都没有放在眼里。
但后来,她渐渐地也开始学会照顾别人的情绪。
比如一天晚上,薛宝钗如约派了一个老婆子来给黛玉送燕窝,黛玉收了燕窝,还和那个婆子聊了几句天,聊的话题还是老婆子喜闻乐见的赌钱之类的事,然后还给了她几百钱做赌资。
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婆子始终开开心心,回去后恐怕还会跟她的“赌友”们说:“谁说林姑娘嘴巴不饶人,她对我老婆子可好了!”
我们可以说,这是林黛玉随着自己的阅历、身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但它的确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她并没有刻意地强化自己的孤高。
再如黛玉对自己所欣赏的人,又很自然地表现出她的友爱。比如对香菱,让我感受最深的,除了黛玉教香菱学诗还真是很有老师的范,还有就是她对香菱完全就是姐妹的方式,而没有对丫鬟的痕迹(对紫鹃当然也是如此)。
再如对薛宝琴,待她就像亲妹妹一样,弄得宝玉都感到奇怪。
而关键是,并不是林黛玉变得不是林黛玉了,而是林黛玉在成长,她的“调子”并没变,只是“刺感”变化了。就像她一次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基调还在,形式有变。
下面来说说妙玉的孤高。她的这种孤高是有较明显的刻意成分的。
当然我们也得说,妙玉她的确是一个孤高之人。她之所以会寄身于荣国府,是因为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被迫离开原来修行的玄墓蟠香寺北上。
这也正说明了她天性里面的一种孤高之气了。
只不过她没有像林黛玉那样自然,而是明显刻意地来维护自己的这种孤高的形象。
最典型的事例还是发生在林黛玉等人随贾母陪刘姥姥游大观园,游览到栊翠庵所发生的事情。
当时发生了两件事,能够比较典型地体现妙玉的这种风格。
一是妙玉给贾母奉茶,贾母喝了一半,把它递给了刘姥姥,让刘姥姥喝了(不要以现在的卫生标准要求那时候,老太太这是表示与刘姥姥的亲善)。等贾母等人离开后,妙玉就要把刘姥姥喝过的那个杯子扔了。
要知道,那个杯子是“成窑五彩小盖钟”,据相关资料,说在《红楼梦》里的时代,这种杯子大约值百十两银子,换算成现在,大约值30多万元。
这么值钱的杯子,因为乡下老太婆用来喝过茶就要扔了,妙玉可真是“一掷千金”了,是不是有点过了?这杯子难道不是那些脏兮兮的窑匠烧制出来的吗?
宝玉说情,说扔了可惜,可以让刘姥姥带回家去,也可以卖几个钱。妙玉听了宝玉的建议,没有扔,却还说这个杯子自己以前没用过,如果是用过的,那是绝对不会给刘姥姥的,肯定要把它砸碎了才行。
这个,未免太刻意了吧!
要知道,雪要表现洁白,拿煤炭来反衬很省事,但并非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第二件事,是妙玉单独请薛宝钗和林黛玉到内室喝茶。
她的确很重视薛林两位,给贾母煮茶的水是旧年的雨水,而给她们二位用的水,却是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修行时所采集的梅花上的雪水。由此倒也足见她一贯“不附权势”的孤高风范。
这本来是挺好的事,这三位都是才貌双全的姑娘,能这样惺惺相惜多好。
但接下来的这个场景就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了。
妙玉给薛林二位上了茶,然后针对黛玉出了一个题目, 问她尝不尝得出喝的是什么水。
哪怕就是品茶大师,如果在没有安排“托”的情况下,能够尝得出五年前的雪水,那才是见鬼呢!
但妙玉就是很认真地这样问了,并且在黛玉猜测是旧年的雨水时,冷笑说:
“连水都尝不出,原来竟是个大俗人。”
原来把五年前的雪水品成了一年前的雨水就成了“大俗人”了。这样看来想要“不俗”还真是不容易!只不过这个标准不是太高,而是太怪。
还好黛玉知道她性格怪僻,却也不予计较。只不过这五年前的梅花上的雪水煮的茶,哪怕味道再好也已没了滋味了。
我猜想,宝钗在旁边,一方面可能就当看个笑话,另外一方面恐怕还庆幸妙玉没有问自己。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真想采集新鲜的花草上的露水煮茶给妙玉尝尝,看她是猜成旧年的雨水,还是五年前的雪水。
一句话,如果这样才叫“不俗”,才叫“孤高”,那就显得太“装”了。
小结一下,同样是清高,林黛玉和妙玉差别的确是非常明显。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